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

    科技随笔

    谣言与科普

    作者:李苑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30日 10版)

        “常坐电脑前的你必须警惕了!”昨天,母亲慎重地把这样一条微信转来,问久坐电脑前工作的我,是否要添置一盆仙人掌以防辐射。

        我实在哑然,这已经是多年前微博上的谣言,科学家们早已给出结论:这种说法并无依据,仙人掌绿化房间的效果更好。

        可这一谣言依然大行其道,不乏信众:文章的点击率超过10万次。不只这一条:给黄瓜涂抹避孕药、人造鸡蛋、维生素C和虾不能同食……明明“不堪一击”的谣言,却成不了“冷饭”,霸道地不断冲进我们的视野。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常见常新,新谣言随即扶摇直上。不久前,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白皮鸡蛋更有营养,木耳、猪血等是清肺食物,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秋葵是“神药”,毒豆芽“五毒俱全”,富氧水是“补氧神水”,水果酵素排毒养颜,吃梨抗癌,湿纸巾有毒,手机辐射烫伤皮肤等榜上有名。谣言这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换代速度,着实让科普工作者难以望其项背。

        为什么这些伪科学生命力这么强?因为国民教育水平低?这个结论恐怕并不尽然。比如我母亲,受过高等教育,长年从事医疗工作,可她依然轻易相信了“仙人掌防辐射”。而微信朋友圈里热衷于转发种种看似科学的伪科学内容的,也不乏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或许科学素养高低这事,还真和受教育水平高低不成正比。

        或许很多人认为,水果酵素、吃梨防癌等,即便轻信了也没什么大影响,用不着辟谣。但古语说“见微知著”,在这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背后,我们要小心的是,不能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去思考和判断。

        十几年前,当媒体大肆宣传私人汽车时,中国科协原主席周光召就提出,北京平均车速每年都在下降,过些年再发展公共汽车就晚了。当时少有人关注他的话。而今天,当雾霾成为常态、当我们经常堵在路上进退不能时,人们才认识到,公共交通确实亏欠太多。

        应该看到,科普工作并不仅仅是宣传科技知识,而是要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一种以批判的、实证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它应该成为国民的基本素质。这一切,让科普教育的担子显得异常沉重。

        周光召先生曾说,科普劳动的价值绝不低于科研劳动的价值。然而在科普这块阵地上,科学家的身影如此稀薄。这其中有分身乏术的无奈,有价值导向的掣肘,也有“不值一驳”的清高,但有一点却是共识:没有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有国家科技实力的突飞猛进。科技工作者有进行科普工作的义务,这句话,不该只是白纸黑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