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7日 星期二

    著译者言

    属于年轻人的马克思

    作者:韩毓海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7日 11版)
    马克思为中国写了15篇关于革命的文章,他还预言:中国和亚洲的革命将扮演世界历史的火车头。伟人的预言是很正确的。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打响了中国,也打响了全世界。
    《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 韩毓海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年,我在纽约大学教书,那一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华尔街向全世界蔓延,难忘我在百老汇大街一家书店排队买《资本论》的情景,书店门口挂着的海报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2010年,我在北大开设《资本论》精读课,记得第一堂课上,我提到马克思的姨妈索菲亚、姨夫利奥·菲利普创立了飞利浦公司,大家可能用过飞利浦电须刀、洗衣机,但却不知道那就是马克思姨妈家的产品——在短暂的静默之后,听众爆发出会心的大笑。而我的马克思课就是从这欢乐的笑声中开始的,从那一刻起,我想让学生们记住:马克思不是因为“仇富”才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的,马克思的出发点不是钱也不是个人,而是“为大家而献身”——正如他在17岁时所写的作文中所宣示的那样。

        马克思22岁获得博士学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他博大精深的博士论文,我想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作批判地追求知识,以及怎样像马克思那样追求知识。因为没有哪种知识只包含纯粹的事实,而不掺杂其他,在每一个所谓“事实”背后,都有讲述者的意图,都有陈述这项事实的人给予世界的判断。而那些判断总是说:“这个事实很重要,其他被忽略的东西不重要,因为它并不构成事实,或不代表事物的‘本质’”。而马克思则说,那些被教科书所省略的事实恰恰非常重要,这其中就包括占人类大多数、却总是被忽视的普通劳动者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作用。

        当我开始讲《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选课的人数已经由100名增加到了300名,教室已经不可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听众了,但还是有不同专业的青年才俊们“成群结伙”地涌进来,聆听一个中文系的老师讲他心目中的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电光石火般的文字使马克思复活于当世,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想象着马克思写作时的情景:1848年隆冬的布鲁塞尔,在一间租来的简陋公寓里,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突然停笔,起身绕着书桌踱步,然后划掉前面写下的一些内容,重新起笔,在稿子上留下难以辨识的字迹,他英俊的面容因为劳累而憔悴,乌黑的发须间已经显露出灰白的颜色。

        伴随着电光石火般的文字,我和我的学生们跟随马克思一起目睹了“世界制度”的形成与动摇:新大陆的发现、运河的开拓、奔驰的火车与轮船,然后再伴随着隆隆的机车轮声,转回到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工厂:通红的炉火、轰鸣的机器、挥汗如雨的工人、剥削压迫以及“要为真理而斗争……”

        北大的课程结束后,胡鞍钢教授邀请我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们讲授马克思,同时,我也为北大发展研究院讲授了《资本论》与《国富论》,不过,那个时候,我还从来没有想过会给青少年,给孩子们写一本马克思的书。

        去年10月份,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李学谦社长捎信来说:20年不见,不知有多少沧海一夜变了桑田。世界的未来看中国,中国的未来要看当下的这一代青少年,你我一晃都五十开外了,该想想给下一代人留点什么了。你给青少年写本书吧,就讲一讲我们这条道路为什么叫社会主义道路,说说我们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故人的心思打动了我,我回答说:这题目好是好,可惜大了些,我实在担承不起,果真要写,那我就给孩子们讲讲马克思的故事吧,就讲讲马克思是谁,他做了什么,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李社长很是赞成,他还说:其实,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就是弗兰茨·梅林的《马克思传》。因为在梅林的笔下,马克思不仅是可敬的,更是可亲的,既是伟大的导师,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马克思自己所说的那样:“凡是人所固有的,我都具备。”出版一本这样风格的书,让马克思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和生活,这就是我的夙愿。

        于是,出版社立即行动起来,从全国的青少年读者中征集了一系列关于马克思的问题,并最终把问题汇总为19个,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这别具一格的问题,也包括“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说《资本论》颠覆了经济学”、“马克思对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究竟有什么用”等一针见血、直截了当的提问。所有的问题都极富创意,充满挑战性,让我大吃一惊,倍感压力。

        《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这本书的整个策划、写作过程,采用的是“从孩子们中来,回到孩子们中去”的办法,正是这些来自青少年的问题使我感到: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代人——他们生活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而这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所预言和分析的时代,因此,这一代年轻人可能正是马克思著作最天然、最好的读者,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深深地理解,社会主义是一场国际运动,也只有他们才能从创建一个“新国际”的角度,去领会建设“一路一带”,创造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思维;只有他们,才能去切实思考马克思的天才设想:以劳动者掌握资本,去克服少数资本家集团垄断资本而支配世界的旧秩序。而这既包括为什么要创建金砖国家银行,也包括未来中国的年轻一代人,在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新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的著作,是人类思想和社会科学的基石,对青少年来说,打好人生的基础,扣好第一个扣子最为重要。当然,马克思的思想和著作至大、至深,写一本供青少年阅读的马克思的书,正用得上一句格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因为一切灿烂的乐章,都由栩栩如生的细节组成,而倘要理解伟人,我们自己就必须有一颗平常心。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马克思重返当世,进入孩子们的心中。

        正是来自全中国的青少年的那些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使我重新思考马克思,而这些问题,就构成了《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这本书的内容,正是新一代人使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真正迎来了阅读马克思的时代。

        在书的扉页上,我引用了马克思青年时代一首叫作《感想》的诗,把它献给今天的年轻人,而他们将目睹旧的世界秩序的解体,并参与新的世界秩序的创造:

        在不可遏制的运动中/太空把一切吞并/从毁灭的废墟里/一个新世界正喷薄诞生/好吧!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艰苦而漫长的路程/为了让别人享受到远离战斗呐喊的欢欣/我的命运就是投入斗争。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