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5日 星期日

    那位90多岁还在写论文的先生走了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辞世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雷建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5日 03版)
    林为干 资料照片

        “愿您一路走好!愿我辈能取得甚至超越您的成就,这也是您希望看到的!”这两天,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纷纷登录学校官方网站,在“深切缅怀林为干先生”的专栏里留言献花,表达自己的哀思。

        1月23日上午,国际著名微波理论学家,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6岁。

        林为干,1919年10月生于广东省台山县。193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45年9月赴美求学,1951年3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曾参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的筹建,并于1957年12月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执教至今,1958年2月任院长助理,1981年2月至1984年7月任副院长。

        林为干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他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出版著作四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00多篇。由他提出的一腔多模理论,推动了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发展;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和“在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林为干被称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国50年重大贡献科学家之一。从教60多年来,他为我国电子学特别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曾是新中国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导师之一,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

        林为干一直身处科研与教学的最前沿,治学严谨,称“自己要做一辈子的研究”。他的勤奋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常常大年初二就在办公室里加班,90多岁还在坚持写论文。

        “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冲破外国的封锁!我们一定要勇于创新,把3毫米波研制出来。”全国政协常委、原民盟中央副主席、第十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回忆,“从1985年起,在林为干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考虑将理论创新向成果转化,3毫米波技术实验室应运而生。同时提出‘没有办法,去想办法;没有条件,也要去创造条件。’”

        吴正德说:“每当回忆起林为干教授给予的关爱,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他对学生的真情关怀,他为学生们指出一条条道路,对有困难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我成为一名教师后,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这种关怀。”

        “记得我初二学习平面几何时,父亲要求我做大量平面几何题,特别要做大量的证明题,使我接受了最为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这对我以后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启迪了我的灵智。”林为干的儿子林诒玉回忆道,“他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一位热爱青年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好父亲。” (本报成都1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雷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