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特别关注

    “量化宽松”,欧洲亦喜亦忧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4日 05版)

        1月22日,欧洲央行终于推出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宣布将大量购买欧元国家债券。对此欧洲股市反应积极,但是德国人却对欧洲央行选择通过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资金,刺激经济的做法表示怀疑。德国经济界人士认为,受制于种种因素,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与通胀的直接作用不会太明显。

        从去年以来,欧元区的通胀率已连续处于历史低位。2014年12月,欧元区通胀率为-0.2%,陷入技术性通缩。低通胀直接导致欧元区的低经济增长和高失业率。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欧洲央行早就开始考虑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几周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多次释放出强烈信号,暗示准备在1月22日会议上推出大规模国债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为了做通德国人的工作,德拉吉在央行会议之前,专门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德国财长朔伊布勒阐述了量化宽松政策的细节。央行管理委员会在投票前一天,各国代表还在展开密集的讨价还价。

        1月22日,德拉吉在法兰克褔宣布,除去现有的有资产支持的证券和担保债券外,欧洲央行决定扩大债券的购买范围。欧洲央行计划自今年3月起,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政府与私人债券。持续至2016年9月底,预计总共向市场投放上万亿欧元,购买计划将持续至区域内中期通胀率回升到接近2%的水平时。

        德拉吉说,欧洲央行将与各国央行共同购买欧元区各国政府、机构以及欧洲机构的债券。其中,欧元区各国央行按其在欧洲央行核心资本中的出资比例,购买本国政府及机构债券。人们注意到,因考虑到德国的反对,各种债券将由各成员国自行认购,以确保德国纳税人不会因违约而受到牵连。有经济学家认为,由各国央行购债并承担本国债券风险的做法将削减量化宽松政策的有效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欧洲央行最新推出的政策表示赞赏。该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的政策有利于降低欧元区内的信贷成本,提高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减少低通胀率长期延续的风险。

        欧洲央行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一出台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内的欧元区国家债券利率立即降至历史最低点。投资者们购买相关国家十年期国债的热情异常高涨。达克斯指数飙升至10399.67点的历史新高。

        金融危机之后,包括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主要央行都依赖量化宽松措施来降低长期利率。美国和英国在采取此政策后都取得了成效。由于德国方面的反对,欧洲央行最近几年基本没有采取这一措施,只是采取了降息和向银行发放贷款等手段。但是,这些措施迄今为止没有对通胀产生什么影响。欧洲央行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开动印钞机,在公开市场购买证券,从而提高货币供应。

        德国经济学界并不相信这个大规模购债计划会拯救欧洲经济。德意志银行专家估算认为,欧洲央行每购买1万亿欧元国债,将拉动通胀与经济增长的结果仅为0.25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的预计也仅为增长0.4个百分点。德国人更担心,这一政策会导致一些国家使用欧洲央行印的钱,为政府支出没有必要的融资。

        德国学术界还提出了这一政策的合法性问题,他们打算提出诉讼,反对欧洲央行这些政策。其理由是,欧洲央行买进政府债券是否超越其货币政策权限,是否违反了欧洲央行不得冒着自身蒙受损失的风险为各国政府融资的规定。

        目前在达沃斯参加经济论坛会议的默克尔表示,欧洲央行是独立的,具有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权力。作为政治家,无论欧洲央行作出什么决定,她都会执行。但她强调:“对所有的欧洲央行代表,我只有一个请求……量化宽松不能成为欧洲央行的唯一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改革也不能放弃。”

        在德国的压力下,德拉吉行长也强调:“包括国债购买计划在内的央行货币政策仅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欧元区各国需要继续推进结构改革与财政改革才能重获增长动力。”

        欧元区这一历史性的货币决策与海量货币投放将对本区域及世界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这一政策是否足以应对区域内持续的通缩压力并促进经济的复苏,还是未知数。  

        (本报柏林1月23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