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踏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厅,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作品齐聚一堂。它们有的强烈硬朗,有的明丽柔和,作者都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的教师们。“他们不是刻意追求或坚持什么主义、风格,不追赶潮流,显现出来的都是‘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的审美品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郑艺这样说。自由的性情、自然的变化,作品中能看出独特的才情和饱满的自信。81幅作品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清华美术学群”的一次梳理。同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师作品个案研究》丛书首发。
正如杜大恺教授在丛书前言中所说,学院创立初始即会聚了一批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影响卓著的杰出艺术家,张光宇、庞薰琹、张仃、祝大年、郑可、吴冠中、袁运甫、乔十光……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在同一历史时刻会聚于一所学院,他们各自的独特性因相互欣赏而彰著。在绘画系现任教师中,渊源有异,师承有别,而更多的差异则见于他们的创作。清华美术学群的活力,得益于这所学院的开放与包容,得益于融汇古今、中西的远见,得益于集结智慧与创造并以其为出发点的理性与情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说,以学院为核心的“学群”和“学派”在学院发展历程中或隐或显的存在着。现在,对“清华美术学群”的深入认识更是应运而生。在艺术创作上,差异与特色相辅相成。艺术个性的养成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艺术磨炼,深厚的学养学识,以及艰苦卓绝的探索研究。以艺术个性塑造达至有价值的艺术创新,是清华美术学群孜孜以求的艺术道路。
回望过去,一批影响中国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老一辈艺术家曾相聚在东方“装饰”艺术的旗帜下。古老并不过时,星辰是一团旧火。艺术兴盛于有常的永恒和无常的新奇,在悖论的两极中,人文的宇宙日新月新。刘巨德教授说,这些作品或许能诉说出他们各尽其性、各行其道的艺术世界,如何把美学和观念统一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