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

    中山,鲜明的河北传统文化标签

    作者:程雪莉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08版)

        战国中山国三起三落,疆域始终位于河北省中部,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山文化是河北一张最“完全”的地域文化标签。而燕、赵则不同。赵文化的渊源是晋文化,邯郸城则是晋文化蔓延流动而结出的一颗明珠;燕文化一部分属于辽宁,今天大部分已经归属京津。作为京畿首府之地,其原生态文化特质保留不太充分。

        战国之后“汉中山”登上历史舞台,依然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璀璨的中山文明。从第一任中山靖王刘胜起,绵延十几代,世袭达300余年。今有满城汉墓、定州的多座汉中山王墓展示着其辉煌。战、汉两中山在这块土地上的历史积淀是相当丰厚的。

        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山之地或为郡、为州,保持了地域建置的连续。卢奴(今定州)一直为治所,长达360年。唐宋金元时代,中山府治所不变。1947年解放军进驻定州城时,古老衙署的门洞上赫然悬挂“古中山国”匾额。

        中山传统人文精神特质大致有这样三点——仁厚实在、忠勇稳定、悲歌慷慨。

        从战国李克传《诗经》之学于中山后,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在中山国广为传播。刘向《说苑》等典籍中有“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等记载。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在这里广泛传播,这一区域才有了汉代大儒董仲舒,走出了宋代儒家集大成的程颢、程颐,才有了后世“中山庙学甲天下”。此外,中山区域的乐毅、赵云、曹彬、刘琨等悲歌慷慨的忠勇之士层出不穷,直到抗日战争年代359旅的“平山团”,以及“灵寿营、阜平营、曲阳营、定州回民支队”等带有强烈中山地域色彩的团队,都是能打仗、能吃苦、能当战地先锋、能做南泥湾的垦荒模范、能做勇士更能做忠诚的守卫。后来,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搬到西柏坡,也和中山古地的这些人文因素有重要关系。它鲜明的人文特质必然成为河北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河北省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 程雪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