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

    “我来自中国,我来自北京”

    ——记旅德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熊柯嘉博士

    作者:申澈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12版)
    旅德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熊柯嘉博士放歌。资料图片

        正由于用极大的勇气和艰辛战胜了语言障碍,柯嘉才得以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地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德国媒体曾这样评价熊柯嘉:“当我们闭上眼睛听到这个男高音演唱德国作品的时候,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站在舞台上的居然是一个年仅25岁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2015年新年伊始,应江西九江学院艺术学院邀请,旅德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德国北威州哈根歌剧院独唱演员熊柯嘉博士及夫人、德籍华裔钢琴演奏家韩卉菁博士率领的七位德国艺术家,来到浔阳湖畔风景秀丽的艺术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演出,举办声乐、钢琴、长笛、艺术作品分析等六场系列音乐教育公开课,并商议签订双方为期三年的音乐教育合作协议。

     

    熊柯嘉的中国心

     

        1983年出生于瓷都景德镇市的熊柯嘉,7岁随父母迁居北京读书,24岁赴德国留学,以优秀成绩考上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声歌系。年轻的80后熊柯嘉历经艰辛坎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为自己、为祖国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在熊柯嘉的一串长长的“成绩单”上,赫然写着:获得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声乐硕士和演唱家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德国每五年举行一届的国际青年男高音比赛的第一名;2010年2月6日,荣获德国Gut Immling第二届狮子杯国际歌手大赛第一名……

     

        2012年7月,熊柯嘉在奥地利歌剧院担任主角,首演完歌剧《卖鸟人》后,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问他:“你说你是中国人,是祖籍吗?你不是在德国出生的吗?”柯嘉回答说自己是2007年来自北京,记者惊讶地说:“你从北京来德国才六年,怎么德语和歌声比我们都强,真是中国人的骄傲。”正由于用极大的勇气和艰辛战胜了语言障碍,柯嘉才得以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地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德国媒体曾这样评价熊柯嘉:“当我们闭上眼睛听到这个男高音演唱德国作品的时候,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站在舞台上的居然是一个年仅25岁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2011年7月19日晚上,在Bad Kissingen音乐节舞台上的演出令年轻的熊柯嘉终身难忘,因为参加这台音乐会的演员只有两位,一位是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大钢琴家基森,另一位就是中国年轻的熊柯嘉。基森的钢琴独奏真是完美至极,而年轻的熊柯嘉演唱结束后,观众们的掌声也是经久不息,内行的德国观众激动地说:“我仿佛听到了恩德里希年轻时的演唱,太美了,中国出了恩德里希。”

     

        几年来,熊柯嘉在欧洲(大部分在德国)主演和参演了27部歌剧及音乐剧,150多场次,被欧洲各国邀请参加演出的音乐会和独唱音乐会达到40多场次。他在每一次的演出和欧洲媒体的采访中都自豪地称“我来自中国,我来自北京”。虽然就像一个孤独的侠客到处演出和比赛,虽然在欧洲舞台上唱的是外国歌剧,虽然每一次的演出,台上台下都很少有中国同胞的身影,但他能够在欧洲舞台,特别是常年在德国歌剧舞台上获得了严谨的日耳曼观众的尊重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充分展现出中国青年自强不息的气质以及在美声领域并不落后欧洲人的能力。

     

    谁说“逢韩必败”

     

        在熊柯嘉心里,打破“逢韩必败”的魔咒是他一个强烈的心愿。在德国的音乐学院里,很多人都知道,韩国人一般要比中国学生有优势,这是由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尚在“文革”时期狂热地进行群众运动时,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青年都奔向欧洲留学,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国内从事教育,当年的留学生现在都是这些国家的中坚力量,所以韩国学音乐的留学生在国内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德国接受更严格的教育后便很容易出类拔萃。而中国留学生到了德国常常从补习基础发音起头,所以在声乐比赛等方面都要落后于韩国留学生,这就是所谓“逢韩必败”说法的来历,但这种现象在熊柯嘉身上发生了扭转,不光是在学院里还是在社会上演出,这个中国小伙子从来都领先于韩国同学。当然最典型的就是熊柯嘉在2010年德国Gut Immling狮子杯国际歌手大赛上,取得了第一名,把获得第二名的有“韩国帕瓦罗蒂”之称的选手在领奖台上气得脸色铁青,中国选手熊柯嘉打破了“逢韩必败”魔咒一时传为佳话。

     

    成绩好,师之功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呵护和赏识。记得12岁在北京广渠门小学读五年级时,教音乐的陈老师见小熊喜爱唱歌,嗓子又尖亮,唱得很好听,就带着他去参加“95第二届北京市青少年歌手比赛”,第一次亮相就夺得了少年组第一名。年轻的指导老师对小熊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如果将来不能成为一个大歌唱家,就是你们做父母的失职。”不知是命还是运,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小熊结识了歌唱家关牧村,当听完试唱以后关牧村便对小熊说:“你是这块材料,但这条路很漫长、很艰辛,要踏踏实实学,不要浮躁。”她还建议小熊出国深造,因为没有扎实的功底,今后是担当不了大角色的,这促使柯嘉的父母决心送孩子出国深造并让他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荣誉。

     

        在当前中德两国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下,也正是因为熊柯嘉在中德两国拥有较高知名度,所以特推出了以他在德国求学、参赛、登上歌剧舞台的励志故事为原型的微电影,艺术化地处理了主人公求学之初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扰、克服疾病参加声乐大赛的奋斗精神等,不仅使中国观众感受到德国良好的人文环境,更希望通过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奋进精神在两国观众中唤起共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