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脊背上没有刺字,胸口却回响着那首《满江红》。无悔忠诚,托起中国梦。”从2014年4月起,湖南卫视在《湖南新闻联播》中推出特别报道《绝对忠诚》,分三季播出28位当代人民科学家的动人故事,每集用8到15分钟不等的时间,展示他们坚守信念、忠于祖国、乐于奉献、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年代,有些人信仰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出现流失现象,社会上存在一种不平情绪,《绝对忠诚》就是要用媒体的力量,传播爱国、忠诚、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支点。忠诚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杨壮这样阐述策划《绝对忠诚》的初衷。
对火箭安危负责的“数据处理王”车著明的老母亲住在乡下,一日三餐做饭用的火塘连个灶台都没有,而他却拒绝了某公司年薪40万元的邀请;天文学家王俊杰在西藏羊八井留下了永久性高原型高血压后遗症,但他宁可“战死沙场也不当逃兵”……为了把这些人民科学家的故事讲好,摄制组上高原、爬雪山、登海岛,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直到采访完成。
《湖南新闻联播》节目负责人李越胜曾对即将出征的记者说:“科学家是处在人才金字塔塔尖上的精英群体,本来最有‘知本’去兑换财富和优越的生活,可是他们甘守寂寞与清贫。我们要通过对他们的报道,为时代找魂,打捞一种可以成为民族脊梁的精神。”
科学家的精神感动着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记者团队。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一步一个险,采访科学家陈仁升、杨建平夫妻的记者尹中、杨程一行,正赶上天降大雪,路面结冰严重,车子时不时打滑、往后退。他们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一路吼着“加油,加油”为自己鼓劲,推着车往前走。500多公里路走了一整天,第二天两人还连续拍摄10多个小时。记者熊军到达青海格尔木海拔4700米的冰原冻土科研基地时出现高原反应,头痛难忍,科学家吴通华担心他出现生命危险,要先把他送下山,可熊军说报道没有做完,坚持不下山。
为让作品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创作团队特意提出了像电影大片那样“惊天动地”的制作要求。为此,数十名记者及采编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动用六角翼、动力伞等多种特种装备和常规设备,采制的新闻素材达300多个小时。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龚政文认为,当下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在舆论场上喧嚣不已。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价值观要树立核心地位,就不能过于温文尔雅,过于低调,而要理直气壮发声,占据舆论场的高地。
《绝对忠诚》三季节目播出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200余家主要网站相继转载。网络互动社区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相关视频在网站上点击量超过8000万人次。(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特约记者 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