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学习文艺座谈会精神笔谈

    潜心追远 从善求美

    作者:王明明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2日 15版)

        我们的文艺创作进入追本溯源、砥砺奋进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内涵、规律进行了深刻阐述,指明了方向。如何准确理解并切实践行讲话精神,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要务。

        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核心是什么?他谈到中华文化精神,谈到文化传承,谈到时代精神。我们的文化发展首先要做好传承,还要坚守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要在研究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

        如何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呢?我理解是扎扎实实地做一些能够用心做、能努力做好的事,不空喊,只唯实。北京画院这些年来坚持对传统美术做研究,包括对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的研究,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责任把它做好。

        总书记讲话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艺术家应该如何创作。我理解,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现实,感悟生活,反映现实。美术创作要表达生活的本质,而不是表面,更不是肤浅、庸俗。李可染先生在坚持写生、努力深入生活、表达现实方面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他甘于寂寞、精益求精、热爱生活、不慕名利,最终取得非凡的艺术成就。所以,如果一个艺术工作者带着情感深入生活,怀着高尚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就会不一样。前不久我们去少数民族地区写生、捐助,听当地侗族老乡唱歌。他们唱歌没有伴奏,是几个声部,穿透力极强,听完之后眼泪都要流下来了,那是真情的表达,是真正的艺术。现在我们一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自己都没感动,能感动别人吗?这让我们思考,艺术最根本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在做老延安艺术家的版画、写生的整理研究时发现,虽然好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看他们的作品,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淳朴、那种时代感、那种对生活点点滴滴的观察。

        我们应当用心体会总书记谈到的“为人民”的含义。艺术家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创作不能脱离人民,要心怀人民、着眼人民、体念人民。这次去侗乡的采风,让我们深受触动的是,当地老百姓保持了中国最传统的价值观念,虽然那里是贫困地区,但人们劳作之余,总是在唱歌,从歌声中能听到他们的幸福感受。城里人看他们,缺医少药,生活条件很苦,可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是积极愉悦的。他们关于人的生死、福乐,关于劳作、娱乐,以及他们能歌善舞的乐观,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天然生命张力。我们注意到百姓的房屋都不上锁,亲朋好友们长相往来。大家劳作一天,到晚上围在一起唱歌、跳舞。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乡情,正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能不去表现吗?我之前下乡采风比较注重人物及他们穿戴的服饰,这几年我集中在体会他们的民风、习俗、思想,以及他们如何对待生老病死、自然灾害,这对我们的人生是一次洗礼,对我们的创作是一种升华。

        朱熹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创作的活水就是生活、就是人民。这次侗乡采风,我们商量好了,还要派画家分批再下去,做更深入、细致的体验,我们还要做一次反映那里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综合性展览。我想,这也是对讲话精神的一次践行。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希望涌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这是对艺术家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的重大责任。

        如今的社会,信息量大了,条件便利了,可以借鉴、参照的文艺作品很多,有人可能觉得我们是站在一个比历史、比前人更高的位置上。我觉得不是这回事。老一辈的艺术成就,我们现在能超越他们吗?我们是想当然地站在他们的“高原”上吗?实际不是。“高峰”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标准,是对自己历史责任的认定,是一种修养和坚持。我们有了优越条件,不等于有了功夫,不等于比前人更高、更聪明。人才的培养、创作的规律、艺术发展的环境,归根结底就是艺术家的民族观、价值观。中国文化人包括表演艺术家,最本质的、一直传下来的就是骨气,艺术家一定要坚守艺术的独立性和审美品位。

        学习总书记讲话,还要明确定位,找准方向,要找差距,正视现在的问题。我们的文艺作品缺少经典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作品只为形式而作、为市场而作、为了表面而作,这与艺术的本体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习总书记谈到人民性、真情实感、真善美,还有经得起历史考验,这都是艺术家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就是说,在创作中要扪心自问:文艺作品能不能让人民接受,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对名和利的追求,每个人都逃不掉,但文艺家必须认真思考和抉择,把自己放在人民当中、历史之中,否则不管你画什么题材,不管你要表现什么,不管你运用什么技巧,都不可能成为“高峰”,作品在历史上是留不住的。

        时代大潮下,艺术家一定要静心、潜心、用心创作。要有高远、高尚的艺术追求,还要脚踏实地,务实求真。今天的艺术家要怀着对优秀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将艺术创作和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命运拴在一起,坚持不懈,孜孜追求,以艺术的不断进步,回报时代和人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