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1日 星期日

    保护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

    ——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1日 01版)

        1月10日,本报在头版刊发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一文,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为基本国策》。

     

        同一天,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把文物的活力挖掘出来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您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励小捷:我们党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身体力行、一以贯之,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做出了表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就让文物活起来、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文物局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励小捷:2014年,为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就文物合理利用,首次召开全国工作交流会,研究部署文保单位开放、馆藏文物利用、文物精品展览、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我们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搭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有15个省份150余家博物馆开展了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我们还制定了提升博物馆展览质量、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省级博物馆与市县级博物馆相互借展、联展、巡展,提高馆藏文物展出率,逐步形成文物资源共享机制。

     

        可以说,我们是多措并举,努力挖掘文物的活力,让它们更好地服务社会。

     

        记者:对于文物工作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你们又是如何看待和实践的呢?

     

        励小捷:我们认为,必须把文物工作放到大局中来思考、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2014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资源中蕴含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优秀传统和时代价值,面向全社会征集主题展览项目,推出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系列精品展览。在报送的60个展览策划中遴选12个优秀展览,将陆续在全国推出,比如南京博物院的“和·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系列展”、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的“寓教于像——中国年画中的传统美德”。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们积极努力,圆满实现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集各方之力成功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展”和“丝绸之路文物展”,通过大量东西方交流的历史文物印证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抗战文物进行了逐一排查,实施了阜新“万人坑”遗址、731部队旧址等46项抗战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工程,全年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文物开放点29个,新建纪念馆陈列馆9个,实现展陈提升55处。

     

    把文保的水平提升上来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和批示,强调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要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文物部门应该如何贯彻这样的保护理念?

     

        励小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应当秉持正确的保护理念,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对文物保护规律的准确把握,高屋建瓴,极富远见。

     

        秉持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一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

     

        记者:对文物自身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是否是做好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励小捷:是的。所以我们要全面挖掘和深入研究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确保不损坏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而不能凭主观意愿、不能凭个人偏好,把宋代的搞成清代的,把民式的搞成官式的,把北方的搞成南方的。

     

        另一方面,我们还在统筹推进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与文物安全。抢救性保护要及时到位,预防性保护要持之以恒,尽可能减少落地大修和迁建重建,做到最小干预;针对当前文物建筑火灾频发的严峻形势,继续加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防控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增加古城古镇古村落和古建筑群的消防设施建设经费,力争用三年时间补上欠账,基本排除消防隐患。

     

        总之,我们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管理和保护措施,不断提升保护水平。

     

    把公众的热情激发起来

     

        记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目前文物事业备受关注的热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您认为该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度?

     

        励小捷:我认为,文物工作要坚持立足于保、保用结合的原则,可以发展适宜产业,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但也必须注意,文物工作一定要坚持其公益属性,在对文物合理利用时,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物系统应该怎样做好城镇化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励小捷:做好文物保护,原本就是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我们根据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重点推进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首批51个村落的保护修缮工程和环境整治项目全面铺开,第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已经启动。对延续居住功能的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专门制定保护利用导则,依据文物建筑的年代、级别和保存状况,分类提出整体保护、外貌保护和局部保护的要求,既做到该保的要保住保好,又充分考虑原住居民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诉求,让原住居民留得住、过得好,努力破解“空壳村”问题和过度商业化倾向。

     

        记者:现在文化遗产保护很强调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公众保护文物的热情?

     

        励小捷:我认为,既要鼓励倡导对文物保护的无偿捐赠,又要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文物事业的发展要把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把管天下的职责履行到位。这也是世界各文化遗产大国的通行做法。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