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1日 星期日

    上千民众送别何振梁

    作者:本报记者王东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1日 04版)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记者王东)今天上午,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民众,来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为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送上最后一程。何振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4日15时5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辞世,享年85岁。

        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何振梁同志”,横幅下方是何振梁的遗像。鲜花翠柏丛中,何振梁的遗体安然静卧,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周围摆放着各界敬献的花圈、挽联。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夫人克劳迪娅·巴赫,以私人身份代表巴赫一家送别何振梁。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代表国际奥委会致悼词;受巴赫委托,他还向何振梁亲属转达了慰问之情。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杨、名誉委员高斯帕以及来自中华台北奥委会的代表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悼念活动。

        上午10时许,遗体送别仪式正式开始。参加送别仪式的人员缓步来到何振梁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遗体三鞠躬,作最后送别,并与何振梁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何振梁去世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悼词。悼词说:“何振梁先生帮助奥林匹克大家庭更好地了解了他伟大的祖国、人民和灿烂的文化。奥林匹克运动自此失去了她最热忱的大使之一。”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将永远铭记并尊重我们亲爱的朋友和同事何振梁先生。”

        特地从印尼赶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对何振梁的离世格外心痛:“他是一位好党员、爱国者,是一位事业心、责任心很强的人。”

        为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的许海峰认为,何振梁是一位“工作能力强,为人很谦和”的老朋友,“我们认识很多年了,首先作为中国人,作为国际组织的重要人物,他为中国体育发展,特别是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了很多工作”。

        何振梁生前曾多次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并为本报撰写稿件。2002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体育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对青少年身体成长方面的作用,更应注重体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和培养学生健身习惯是对的,但这只是体育含义的一部分,体育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意志品质的锻炼更为重要,它不仅能激发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有培养团队精神,培育公平竞争、诚信等道德品行的功能。

        2007年,何振梁通过本报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主办一届冬奥会。他认为,发展经济、增加兴趣、普及运动、提高水平,如果顺着这条路发展下去,那么中国从申办冬奥会到主办冬奥会,路途不会太遥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何振梁通过本报,阐述了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年人的教育作用和奥林匹克文化对世界和平的积极贡献。他说,奥运会为世界人民搭起了一座友谊和相互理解尊重的桥梁,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没有比看到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更令人高兴的事了。他还强调,是否受人尊重,不在于你的头发是黑色还是黄色,你的肤色是黄色、白色或是黑色,你的眼珠是黑色、蓝色还是棕色,最重要的是你的人品、你的学识、你的言行举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