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

    神经修复学:在“无法可治”处现曙光

    作者:黄红云 贺西京 毛更生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3日 05版)
    资料图片
    CFP

        高位截瘫患者还能站起来吗?

     

        “渐冻人”的病情是否会发生逆转?

     

        脑卒中后遗症可否获得改善?

     

        几年前,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否定的。但如今,被主流医学界认定“无法可治”的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和损伤,已从不能变为可能。随着神经修复学的不断发展,曾经陷入绝境的患者或许有了新希望。

     

    黄红云(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创始主席):神经发生损伤后并非无法修复

     

        神经修复学是基于“中枢神经可修复理论”创立的重要新兴学科,是并行于神经外科、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和精神心理的一门独立临床神经学科,专门研究和探索神经系统损害或退变后的神经调控、神经重塑、神经保护、神经再生、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免疫调节和血管再生等修复机制,及其各种治疗干预策略,以促进受损神经结构、功能等恢复及改善。

     

        2009年,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第二届年会在我国北京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了由18个国家32位科学家和医生联名起草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北京宣言》。这是神经修复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文件,它确立了神经修复学概念和定义、研究对象、干预方法、学科目标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和遵循准则。神经修复法则是从整体神经修复过程理论中发现的客观内在规律。当面对损害时,神经会启动自身修复机制,而积极合适的干预将能更多地修复功能和结构,简单地说,就是病损修复、本能使然,干预修复、更多改善。

     

        目前,神经修复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组织或细胞移植、神经刺激/激励/调控和脑机对话、修复手术、生物/组织工程、神经修复药物等,同时结合神经康复治疗。这些方法已发展为以细胞为基础的综合神经修复治疗,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治疗神经变性、损伤及并发症。

     

    贺西京(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尚存差距

     

        记得十几年前,我指导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做的课题就是脊髓损伤治疗。在答辩的时候,就有权威学者告诫他,说中枢神经不可修复,这样做下去必将是死胡同,走不通。但随着神经修复学的不断发展,情形却大不一样了。不仅国内有很多病例,国外也有些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通过修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脑卒中、脑干出血、车祸等引起的高位截瘫,都有可能通过神经细胞移植的方式,使神经得到修复。特别是近年来,神经修复领域已经做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原本下半身毫无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治疗后下半身恢复了知觉,使以前大小便失禁的尴尬状态得到缓解。有些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渐冻人),治疗后在一段时间内,恢复了咀嚼、扣扣子、拿勺子等日常功能,生活质量大大改善。还有些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在治疗后可以重新站立行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这个学科的发展刚刚跨过“能还是不能”这个起步阶段,目前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仍存在很大差距。神经一旦损伤,即使应用修复手段使其修复,也难以达到损伤前的功能状态。而如今的技术,还只能部分修复神经,因此所能恢复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例如颈椎损伤,想要恢复到脚能动的程度,需要修复的难度就很大,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使每个患者都能达到这种程度。

     

    毛更生(武警总医院神经修复学研究所所长):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现状亟待改变

     

        当前,以细胞为基础的综合神经修复临床治疗还面临诸多挑战,且存在着许多错误观念及误解。

     

        一方面,由于当前细胞治疗的法律法规缺位,导致很多有条件开展的医院,因各种顾虑不愿开展临床细胞治疗。另一方面,很多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医疗机构,随意开展基本没有效果评价、没有记录不良事件、没有跟踪随访,更无从谈起资料总结、学术交流和文章发表的所谓“干细胞治疗”,可谓是“有条件的不愿做,没条件的胡乱做”。

     

        此外,把干细胞概念无限放大,将细胞治疗中的几乎所有细胞都称为干细胞;把来自于流产胚胎的细胞误解为胚胎干细胞;对成熟和不成熟功能细胞安全性的错误认知,误解细胞治疗的最主要作用机制等问题还非常普遍。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技术管理规范,补齐缺位的法律法规。同时,学术界自身也应厘清基本概念。

     

    延伸阅读

     

    我国首个国家级神经修复学学术组织成立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神经修复学学术组织。

     

        据了解,专业委员会将推动建立神经修复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培养更多的神经修复学专业人才。同时将组织专家制定《单病种神经修复治疗指南》,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成立神经修复科或专业组。专业委员会还将通过建立神经细胞治疗网络登记系统,开展规范化治疗,启动神经修复学大宗病例纵横向课题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