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打通护理人才持久发展的“立交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30日   05 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护理的观念不断更新,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资料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按硕士及以上占14%、本科占28.5%、专科占57%配置较为合理。但截至2012年底,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0.6%。

        面对社会对高学历、专科化护理人才的急切需求,专业院校招生计划、培养周期有限,一线护理工作者又因为工作压力大、缺乏渠道等原因,进修道路困难重重。建立一套新的培养体系,能成为破解难题的办法吗?

        “合格”能满足,“专长”力不足

        “护理人才培养要向着专科化发展,即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融入急救、助产、老人护理等专业化方向。”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吕俊峰告诉记者,但现在很多院校只能着眼于“合格”,要为学生打上“专长”的印记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说学校有教授专业化方向的能力,不过三年的学时对培养一个护士而言实在是太紧凑。他们今后要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理论学习、实践都必须扎实,马虎不得。”吕俊峰介绍,本科院校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他们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花个一两年的时间去学习“专长”,根本安排不过来。

        尽管学生有升学继续学习的通道,如专转本,但机会少。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丽荣表示,学生在二年级或三年级通过考试实现学历提高,为准备考试,学生投入太多的精力,而且两个学段之间没有沟通,课程不能较好地对接。

        不光是院校,医院也对护理人员的“专长”发展有些力不从心。在我国,专业化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是毕业后的教育。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在职护士学历水平有了保障,但成人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学科型、理论型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使再提高教育过分重复,专科化特色不明显。

        吴丽荣告诉记者,未来五年,江苏省本科护士的需求量达年均3800人,而目前本科及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足2000人。“供需的巨大差距会导致在职护士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大,他们还会有多少精力去再学习深造?到课率低,教学工作就难以有实质性落实。”

        上拓下延,提档升级实现“无缝对接”

        “国外的模式是普通护理再加一两年的专科护理学习,从中我们得到启发,既然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不了,那就打通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的衔接,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伟告诉记者。

        2012年,苏州卫生学院与常州卫校建立“4+2”项目班,实现中高职的对接,2013年扩大到南通体臣卫校,今年又加入了连云港卫校、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和宿迁卫校。去年,苏州卫生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开设“3+2”班,学生在苏州卫院学习三年后,只需达到要求,便可进入南医大继续学习。

        “3+2”班采用独立招生代码,首届录取报道49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闻彩芬告诉记者,“3+2”班并非简单的挂名,其背后是两校之间的深度衔接。“我们在教学过程、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接,双方定期开展专业和课程研讨,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人才定位上各有侧重,将‘合格+专长’的培养目标变成现实。”

        “与其他班级相比,‘3+2’班增设了《细胞生物学》《医用化学》等课程,一些选考的科目我们全部考核;平时上课,老师不光要我们了解病理,还会补充如何用药等知识,拓宽理论基础;我们还提前接触了急救和重症监护两个专业化方向。”学生刘艳告诉记者。

        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平时的授课中,教师会多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我们希望借此打造出发展能力更强的护理人才。”闻彩芬介绍,“3+2”班的学生进校才一年多,但已超出同级学生一大截。“学生首次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便达到88%,不输于本科院校。”

        虽然“3+2”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但对于高层次、专科化护理人才的培养,吕俊峰仍显担忧,现在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灵活。“一来,‘3+2’的学生占的是南医大的招生计划,名额有限,不可能实现大批量的培养。二来,‘3+2’项目是独立招生,学生不能流动,无法再补充,哪怕实现5%的流动,对学风建设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吕俊峰更为担忧的是,如今的医疗系统,对高学历、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视度还不够,使得普通护士向专科护士发展的动力不足。“国外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哪个级别的护士可以做哪些事,在我国是‘一锅端’,那些具有临床护理硕士学位的人才更愿意流向高校,因为她们与普通护士做的事情都一样。”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鲁慧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正在着手护理专业“实验班”的建设,从现有学生中选出成绩相对优异的,实施个性化培养。“我们会采用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授课方式,强调自我学习水平的提升。这些班级,下午都不开课,而是专注于实践,提高她们的动手、合作、沟通等能力,为她们未来实施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打通她们持久发展的‘立交桥’。”(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