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乡村邮递员

    作者:孙培用(辽宁)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9日 10版)

        乡村邮递员绿色的自行车出现在乡村的时候,铃声欢快悦耳。简单的绿色,与夏季交相辉映,给季节增添动感。

        乡村邮递员的自行车从清晨的微光中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还在睡梦中。自行车的弧形链条在旋转,就是从这种旋转开始,乡村邮递员,进入直达乡村的土路。如果是十二月,乡村邮递员头戴棉帽,手上戴着棉手套,脸上戴着棉口罩。眼眉上,出现了与季节相对应的霜,睫毛竟然变成白色。

        绿色的邮包,垂在自行车的两侧,鼓鼓的邮包里装满了乡村的色彩和季节。乡村的田野,在你的眼里一块块退到身后,生机勃勃和肃杀萧瑟充满了感觉,因季节的不同,这一茬茬水稻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这一切再次归结为普通的过程和劳动的道理,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黄与绿色彩变换的同时,你没时间仔细欣赏沿途的风景,脚下蹬车的频率丝毫没有放慢。在你心里,时间不是概念,而是等待与期盼。在这绿与黄色彩交错的同时,你的意识里,早已形成了今天路程的脉络,先去哪个村,再去哪个村,后去哪个村,中午在哪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去哪几个村。

        现在的孩子,他们哪理解我说的这些,他们当然不会理解。现在多好啊,电话,手机,电脑,短信,微信,再遥远的地方也没有距离,地球在他们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村庄。可是那时候一个村只有村部一座电话,电报要去邮局去发,一个乡镇只有一个邮局,离村里要二十多里的距离。所以说书信是乡村通讯的重要手段,是主流。

        邮递员来了!准有几个孩子围前围后,摸摸绿色的车子,摸摸绿色的邮包,小眼珠滴溜溜,看着绿色的邮包,猜测着邮包里的秘密。要是邮递员说出,有谁家谁家的信,那孩子双手接过信,准会小心的擦拭信件,即使上面不会有灰尘。他会在小伙伴面前雄赳赳,气昂昂,挺起小脑瓜,小伙伴们也都会投来艳羡的目光,他们会马上聚在手里捧着信件的小伙伴的周围,眼巴巴地看着那封信,即使他们还不能完全准确地认出信封上的字。还有,就是眼巴巴地看着信封上那张价值八分钱的邮票,花花绿绿,是那样的吸引小伙伴们的眼球。

        乡村邮递员,走进小村。小村的每一条交错的小路都清晰得像一幅地图装在你的脑海中,张家的院子在第四家,李家在第四生产队,王家在这条街的最东边,赵家的院子里种了桃树。要是赶在中秋,到张家送信,张家大哥准会拉着你的手,把自家院里产的红红的辣椒摘下一大捧,硬塞在你的兜里;到王家,王家大爷岁数大了,认不得几个字,眼睛花了,他又会慢慢打开信封,让你给念念,再念一遍,不明白的地方,你还要重复,解释。

        踩着夕阳最后一缕霞光,乡村邮递员拖着疲惫推着车走进家门。今晚,又会有哪些熟悉或陌生的乡亲的面孔入梦,又会有哪些趣事在香甜美妙的梦境里重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