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村,这个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小荒村,曾被风沙逼得四分五裂。
如今,浴火重生的黎明村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住了村里人。
在距上一次踏访13个月之后,记者再次来到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黎明自然村,进行第九次采访。记者发现,眼前的黎明村越来越有魅力,越来越有凝聚力了。
魅力四射的村庄
汽车从盐池县城出发南行约70公里,便驶下公路,拐进黎明村。眼前的景象让记者精神一振:新栽的树木整齐地排列在村路两旁,农舍屋顶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一些农家院内金黄色的玉米堆积如山。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可以看到考究的装修。
马儿庄村党支部书记冯立珍兴奋地告诉记者,前些年家家户户都通了有线电视,两年前又通了自来水,再过几天就可以用宽带上网了,“城里有的,这里差不多都有了”。
黎明村村口停放着钻井机和其他设备。冯记沟乡党委副书记崔雪峰介绍,那是神华宁煤集团的工人正在钻探,现在已经打了11个孔——黎明村300米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埋藏最浅的距地面只有90米,开发前景相当好。
养殖业,让黎明村声名远播。黎明村村民组长崔忠说,北京和宁夏的两家企业今年考察过5次了,正筹划在黎明村兴建一座年加工10万只羊的养殖场。
早些年,冬天的黎明村不仅寒冷,而且风沙肆虐。现在,大风吹过不见沙,黎明村的天空格外蓝。
令人向往的家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和持续干旱等导致盐池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伴随着草原的大面积沙化,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1997年至1998年之交,黎明村人为躲避风沙不得不搬离家园。短短半年时间,一个40多户的村庄就四分五裂了:村庄一分为四,昔日朝夕相处的乡亲难以密切往来。
这时,记者第一次来到黎明村,写出了关于黎明村的第一篇报道《被风沙逼得四分五裂的村庄》,在本报头版刊出。此后,记者又两次来到黎明村,写出了追踪报道。
在果断制止乱采滥挖、坚决实施封山禁牧和大范围生态建设之后,黎明村的生态环境此后几年发生了逆转。《新“黎明”,荒漠化可以逆转的证明》《六访黎明村》《八访黎明村见证巨变》等后续报道,见证了黎明村的变迁。
黎明村不仅重新聚合为一个村,而且靠舍饲养殖和引黄灌溉,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一度被认为无法生存的荒凉之地,又变成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陆续归来的村民
“现在不再受风沙的欺负了,想回来了!”这是回乡游子的共同心态。30岁的路文涛,在家乡找到了用武之地。他18岁就外出闯荡,跑过运输,搞过汽车维修,还到陕西省定边县开过服装店。2010年,在外闯荡8年后,他回到黎明村养羊,头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过去七八年的收入。此后几年,他每年的收入都有十几万元。现在,他不仅是黎明村养羊最多的专业户,而且成为黎明村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
今年,全国20多个省区遭遇了罕见的小反刍疫情,路文涛一家损失了30多万元,但这没有动摇他走养羊致富之路的信心。他对记者说:“我回来是对了,每一步都踏在点上。”
曾在定边修过车,后在一家石油公司上班的路文波,看到弟弟路文涛回村养羊干得风生水起,也回村搞起了舍饲养殖,当年纯收入就达8万元。
记者八访黎明村时,村民李月萍自豪地说,风沙灾害大的那些年,黎明村的小伙子不太好找对象,“现在愿意嫁到黎明村的姑娘很多”。九访黎明村,记者找到了例证。路文涛的爱人苏瑞是定边人,与爱人一起回到黎明村后,不仅在养殖园区建起了养殖棚圈,而且盖起了新房。
一天的采访结束了,分别时,村干部对记者说:“你今年来得太晚了,八九月份的黎明村到处都是绿色,那才有看头呢。”(本报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