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回眸好传统

    抗大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昊魁 特约记者 罗金沐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7日 11版)

        抗大办学9年,培养10万英才。这在我党我军的教育史上,都堪称奇迹。当年,为什么国统区“官二代”“富二代”,放弃优越环境,汇聚到条件十分简陋的“窑洞大学”?抗大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传奇?抗大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国防大学抗大研究中心第三届研讨会日前举行,来自军内外50多位专家、抗大后人,共聚革命老区湖北大悟,梳理、回顾并展望了抗大教育方针在不同办学环境中的具体运用,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大办学实践中所探索形成的干部教育思想和经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抗大精神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都是我国军事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

     

    培育政治信仰和使命担当精神

     

        抗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国防大学的前身,正式成立于1936年6月1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完成其历史使命。在极其残酷艰苦的战争年代,抗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治党治国治军栋梁之材,靠的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简称“三句话、八个字”,是当时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为学校制订的教育方针和校训。

     

        “党中央为抗大制定教育方针,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王希明少将表示,“三句话、八个字”,这是抗大精神最内核的因子。党的几代领袖,都明确要求国防大学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办学治校的正确方向。可以说,讲政治是抗大之魂魄,也是国防大学之精神。

     

        “政治方向并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上。”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陈大民说,新形势下,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要有效应对来自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而且要有效应对前所未有的“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挑战。

     

        信仰使人高贵,使人创造撼天动地伟业。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苏雅琳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国的抗大遗存和现状进行调研,她强烈呼吁全社会把抗大遗址的保护和抗大历史研究当作传承抗战文化,保护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一件大事来抓,用实际工作保护好我们民族那段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历史。

     

        抗大在培育学员信念的同时,还注重激励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国防大学政治部秘书长贾维山说,抗大身居偏隅胸怀全局的革命情怀和以民族解放为责任担当的崇高风范,激励着抗大传人砥砺前行、奋进不息。作为党员,应该拿出有担当的胆量和气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拘一格选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国防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秦利说,作为红大抗大的历史传人,国防大学肩负重大的使命任务,这决定了我们要出更多的名师、名家和名将。

     

        抗大创造了我军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也谱写了国防大学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光耀研究发现,共和国36位军事家,出自抗大的就有18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省、部级干部中,抗大学员更是比比皆是。

     

        1942年7月,被誉为“豫鄂边民族英雄的摇篮”“英雄儿女的萃英堂”和“新中国育才院”的抗大十分校在湖北大悟创办,为新四军第五师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为根据地建设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

     

        “抗大之所以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贤任能、名将治校。”秦利说,毛泽东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朱德、叶剑英担任过以抗大三分校改编的军事学院院长,徐向前、刘伯承、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等在不同时期担任过总校领导,李先念、陈毅、粟裕、陈赓、张云逸等都兼任过抗大各分校的领导,他们无一不是独当一面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选贤任能办各项事业。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当前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就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研究解决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人才保证和理论支持。

     

    培塑优良品质和过硬作风

     

        从严治校是古今中外军队院校办学治校的铁律,是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军高级任职教育的光荣传统。

     

        “当时的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师生们的革命情绪都很高。”抗大老教员、老学员——北京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会长乔志学说,抗大校舍一般为土墙草屋,教室墙上涂块墨漆作黑板,座位大都为土砖,课桌也是在两座土台上搭块木板,时常遇有战争情况,学生需要转移或随军行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抗大师生完成了教学,一批又一批学员走上了重要岗位,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海《人才开发》杂志社执行主编叶冠麟说,抗大一扫旧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阴霾浊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员在战胜艰难困苦中的锻造。困难的磨炼使抗大教职工和学员意志弥坚、作风硬朗,许多原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阔少爷”“娇小姐”,变成了能吃苦、有担当的革命战士。

     

        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王希明说,我们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按照习近平主席“必须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指示要求,弘扬抗大精神,传承抗大校风,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考、从严治研、从严治管,把抗大精神和作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智慧,在交流中迸发;共识,在研讨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时代变迁,但抗大精神不会过时,永远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弘扬抗大精神,就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蹄疾步稳的务实作风,忠实履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