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俗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如果提出“是什么塑造了现代世界?”这样一个问题,恐怕更不能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新近问世的《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以5卷本近200万字打破了传统权威历史读物的体例藩篱,别出心裁地采用以“大事件”展开分析的方式,向读者展开了人类700年现代文明发展的画卷。
选择“大事件”作为切入点,是一种非常适合大众读者的方式。虽然本套丛书的时间跨度仅为现代文明发展的700年,相较于数千年的人类历史而言,只是一个很短的片段,但是其间积累的史料汗牛充栋。如果按照常规的时间顺序写作,或大量堆砌史料,则容易让读者望而却步。而“大事件”则利于将史料高度压缩,仅取其精华和精彩的部分。况且,读“大事件”类似于阅读一个个历史故事,不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营造强烈的历史感
美国学者弗兰克·萨克雷和约翰·芬德林主编的《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英文书名直译过来是“塑造现代世界的大事件”。从其英文书名,我们可以了解到书的切入点。从书中所呈现的大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初作者选择它们是无比自然的事情。然而,诚如历史学家董小川所说,历史大事件的选择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尤其在供稿专家来自不同历史研究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情况下,达成共识更非易事,因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何这套丛书的编写耗时近20年。通读5卷本可以发现,我们读到的并不是孤立的某些事件,这些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关于人物的介绍,书中突出了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这增加了全书的思辨性。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历史研究者及历史爱好者常常纠结于这样的问题。本书的答案则是二者兼而有之。比如,作者提到,如果没有艾萨克·牛顿和达尔文,自然科学不可能产生重大飞跃;如果没有亚当·斯密和埃德蒙·伯克,人类的理念不会有如此重大的飞跃;列宁和希特勒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书中仍然肯定,历史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在大部分情况下,人物充当的是“促发”的因素。比如书中认为,即使马丁·路德没有出现,在天主教会弊病丛生的情况下,新教改革也必然会发生;即使当政的不是彼得大帝,俄国也一定会步入强国之林。
“大事件”能够营造出强烈的历史感。整套书的62章,仿佛是62幕舞台剧。欧洲大陆从四分五裂到走向统一,美洲从人民遭受奴役到获得自由,中国从盛到衰再到崛起,这些过程都绝非一蹴而就,这种可触摸的厚重感时常给人以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选取的文献非但不枯燥,反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文献的涵盖范围广,有信件、条约、文学作品、行为规范、科学文摘、演讲稿等等,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某种历史资料,更是精彩纷呈的人间百态。
充分了解历史的“真”
《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可以说是一部现代文明的百科全书。前4卷各选择12个历史大事件,第5卷选择了14个历史大事件,每个大事件的章节由概念、专家点评、人物或特定事件介绍以及文献构成。写作团队由54名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著名学府的顶尖历史学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孙隆基、沈于、马雨欣等华裔历史学家。仅仅出于编写一套对大众有益的书,帮助读者了解现代世界面貌形成的原因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众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研究领域的编者和撰稿者亲自为丛书供稿,这本身体现了一种可敬的治学态度。
由权威专家编写历史普及读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唐太宗有言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在强调了解历史的好处。但是了解历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了解历史的“真”。如果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更有甚者,获取的知识不准确,那么很容易陷入认知的误区,更谈不上从中汲取智慧。而权威的作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如果说作者在写作中又不吝惜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那么对读者而言更是锦上添花了。
全新视角解读历史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由54位专家执笔的“专家点评”,这些专家撰稿人多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宗教专家。他们在点评中经常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许多角度对大众而言可以说是新颖的。比如,在“活字印刷”一章,作者不仅提到了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信息接收方式以及阅读习惯的影响,还谈到了其对宗教权威性的挑战以及让社会变得世俗化。又比如,在介绍埃德蒙·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时,作者提到了法国因宗教信仰问题而产生的价值冲突,这样一来读者就不会轻易去评判保持政治传统的利与弊。在介绍进化论时,作者又一次提到了宗教因素,中国的读者或许无法想象,时至今日,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会因为宗教信仰问题,使得一些学校禁止教授进化论,甚至让政府的基因工程项目停摆。
通过这样一套历史读物,读者所读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还能顺便了解哥白尼如何论证“日心说”,牛顿如何完成他的力学三大定律,珍妮纺纱机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现代购物中心是如何从水晶宫博览会脱胎而来,凯恩斯如何拯救美国经济。当然,没有晦涩深奥的专业知识,作者恰到好处地让读者能够读懂。
当读到一战、二战、中国的改革开放、苹果手机问世、巴以冲突、本·拉登被击毙时,再回顾文艺复兴的时代和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453年,读者会发现,原来现代文明产生了如此奇迹般的飞跃,原来自己已经置身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