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回放
日前,网传因北方天气寒冷,南水北调水流因结冰影响进京。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文称“北方太冷了,水在半道都冻成冰了”。还有网友表示“河北西黑山处渠道表面已经结冰,靠近冰水面的黏滞系数特别大,最终将完全结冰,可能一滴水也到不了北京”。
12日开闸北上的“南水”是否会因半路结冰无法如期到达北京?对此,记者联系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对方回应称,在表层结冰情况下,“南水”在输水渠道的冰盖下也是流动的,工程也有相应的防冻设备和除冰设施,结冰不影响“南水”如期进京。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输水的特点决定了其结冰和融冰分别为自北向南和自南向北发展,会出现南北渠道冻、融不同的复杂状况,冬季安全运行确实难度很大,但工程的冰期调度工作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论证,在冰盖形成过程中,只要采取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水力控制措施,使渠道中的各涵闸、泵站能根据渠道冰情和水流情况进行水位、流量的调控,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即可实现渠道冰期安全运行。
记者了解到,渠道在冰期采用两种运行调度方式:一是渠道在冰期始终以相应水位下的冰期最大输水流量进行输水;二是渠道在冰盖形成期采用小流量输水,使渠道冰盖快速推进,当冰盖稳定后再增加至冰期最大输水流量。渠道在结冰期采用水位—流量串级的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于气象预报和冰情预报的精度,能保证渠道输水流量的稳定,满足工程沿线的用水需求。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还表示,中线工程在节制闸、倒虹吸、桥梁等建筑物上游附近设置有拦冰索,可防止流冰进入倒虹吸或撞击建筑物。对于渠道出现大量破碎冰块,且局部流速过大等情况,可以通过排冰、捞冰设施减少冰块和河水的流动量,既保护过水建筑,又防止冰塞、冰坝的形成。此外,节制闸、排冰闸、退水闸等控制设施可采取热力或动力措施以防止局部发生冻结,保证闸门的正常工作。
此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进入城区后将“下潜”卢沟桥暗涵和西四环暗涵,平均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而且水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水温平均在10℃左右,不会结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12月12日全线通水,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一泓清水自渠首开闸放水后,如无意外,将于15天后,也就是27日左右抵达北京。
(本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