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陕西榆林炼油厂:“社区大本营”既贴心又贴身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议丹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0日 09版)

        “社区今年真是为大家办了不少实事,现在住这里真是踏实。”看完电影《左邻右舍》,已年届古稀、被誉为厂部“开山鼻祖”的朱勤福说。

     

        近日,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的榆林炼油厂职工俱乐部,将20世纪80年代的苏叔阳话剧电影《左邻右舍》重新搬上银幕,通过反面教材的形式,面向社区近1000户住户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邻里情感大促进,使大家深受触动。

     

        此次观影活动是该厂继今年启动“社区大本营,幸福一家人”活动以来,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中的收官之作。

     

    望闻问切

     

    “社区大本营”应运而生

     

        榆林炼油厂自1993年建厂起,社区不断发展壮大,陆陆续续出现不少被誉为“开厂元勋”的退休孤寡老职工,同时也不乏90后的“娃娃兵”,他们是炼油厂薪火相传的接班人。而现在,大小社区普遍存在一个怪现象——邻里间彼此冷淡和陌生,缺乏沟通,不相往来。

     

        为打破这一尴尬和被动局面,改善这两大弱势(孤寡和年少)群体的生活现状,给社区及高层住户营造“左邻右舍一家人”的和谐氛围,榆林炼油厂厂长李军主动担当:“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2013年大年刚过,榆林炼油厂工会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此项工作,并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社区小组,对社区人口情况进行了摸底和调查。

     

        据统计,榆林炼油厂社区内有近107户老年人存在着生活单调、精神空泛、自理能力弱等问题;而90%的年轻人、青少年群体,则存在“小圈子”固化、团结协作意识淡薄、社区归属感不强等问题。

     

        社区小组通过广播、集体会议、走访等形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引导居民组成了青年志愿团、就近互助团、困难支援团、老年帮帮团等形式多样的“社区大本营”基层组织。

     

    辨证施治

     

    “社区大本营”暖人暖心

     

        “社区大本营”这一创新举措,首次在以企业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换心”交流、互相帮扶,为邻里间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深受关照的贺秀莲老人感慨道:“现在电话一吆喝,几个老人凑一堆,吃吃饭,聊聊天,下下棋,日子过得真舒坦。”

     

        工作开展不到四个月,不但“社区大本营”这个平台深得人心,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而且社区小组的队伍也发展壮大到了512人。同时,“社区大本营”还配套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诸如“健康我自知”,针对孤寡退休老人,青年志愿者进社区进行知识普及;“有困难请找我”,服务队给居民修下水道水暖和家电;“运动带来精气神儿”,开展社区运动会;“邻里乐翻天”,周末组织老少参加趣味活动;“咱们一起来过节”,中秋“百家宴”搬进社区;厂里的医院免费上门体检。

     

        “辛辛苦苦忙活这些,我们就是不光要让这个‘社区大本营’整得像模像样,更要让整个社区红火起来!”看着楼上楼下你来我往,曾经形同陌路的邻里如今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亲人”,厂长李军的脸上堆满了暖暖的笑意。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议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