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之前,澳门没有真正的大学。
为了发展澳门大学,澳门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
因为这座城市的这所大学,中央政府特批在珠海横琴开辟新校区,“一国两制”第一次在港澳地区以外实现。
回归祖国15年来,澳门大学与澳门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共同发展,相互成就。日前,记者访问了澳门大学校长赵伟,听他讲述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的发展对话。
“如果没有回归祖国,可能就没有澳门大学”
“葡萄牙人在澳门待了三四百年,都没有为这座城市办一所大学。”回顾澳门大学的历史,赵伟说,“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回归祖国,可能就没有澳门大学。”澳门大学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私立东亚大学,学生只有数百人。直到1991年,为配合澳门政权移交过渡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澳葡政府收购了东亚大学,并更名为“澳门大学”,成为澳门唯一的公立大学。
“回归前,从严格意义上讲,澳门大学其实只是一所社区型的大学。”赵伟介绍,当时的澳门大学“蜗居”于氹仔岛一隅,面积只有0.05平方公里,有校无园。
1999年12月20日以后,这所因“回归”而生的大学,才真正走上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并在中央和特区政府支持下,不断加速发展。如今,澳门大学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拥有中医药和集成电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国家863、973项目,并有学者担任课题组长、首席科学家;获得过国家科技奖二等奖和何梁何利奖等诸多重要奖项。
大学与城市的和谐共舞
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探索成果丰硕,澳门特区政通人和,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特区政府专门为澳门大学出台了一部法律——《澳门大学法律制度》,从法律上改变了澳门大学的管理模式:从政府全权领导改为由校董会管理,并允许全球招聘校长、教师薪金与公务员脱钩……“总之,是使澳门大学能够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和国际化准则运行。”作为澳门大学首位全球招聘的校长,赵伟对此有着清晰认识。
2009年4月,澳门特区政府专门向中央递交报告,请求在珠海横琴岛拨地作为澳大建新校区之用,并授权澳门特区管辖新校区。2009年12月20日,赵伟在横琴参加了新校区奠基仪式,困扰澳门大学多年的空间问题得以解决。
与此同时,面对澳门打造“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宏伟目标,澳门大学也把培养更多本土人才、为澳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学校的学科设立、课程设计、人员招聘,无一不是针对澳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开展。
共享“一国两制”优势
2014年8月26日,投资逾百亿的横琴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澳门大学全面转型为住宿式书院制大学。“澳门大学发展自此进入新纪元。”赵伟表示,“我们希望抓住机遇对学科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管理等作出调整和改革,使澳门大学最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曾多次表示,澳门的发展成就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发生在澳门大学的变化,则更鲜活地映射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赵伟说。
“横琴新校区启用的最大意义,远远不止一个大学获得了‘新生’。”赵伟指出,在横琴校区,师生们生活在中国内地,适用的却是澳门法律,两种社会制度在这里直接碰撞、交融,“一国两制”被彻底活化了,“可以说,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是‘一国两制’优势的最生动体现,也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
(本报记者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