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国是聚焦

    电子政务借力商业公共平台——捷径还是歧路?

    作者:本报记者 白雪蕾 纪博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9日 11版)

        以前去办理落户手续,不少居民总要跑上三五次,来回七八天,排队上百米。如今,随着政务微信的发展,办理人在当地政府开通的官方微信账号上输入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即可足不出户享受预约申请。

     

        通过社交群通知会议一呼百应效率高、查询护照办理进度输入个人信息便即刻呈现、实时消费“微”账单轻松推送一目了然、微信缴纳水电煤家庭账单简单快捷。

     

        如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诸如此类的“指尖”服务因其便捷性而深入民心,移动互联网也因此成为各级政府信息公开、提升服务的重要阵地。然而,近年来频频发生政府网站、微博遭受黑客攻击,内容篡改、信息泄露的事件,让我们在享受电子政务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其安全性打上一个问号。

     

    体验便利性莫忘安全性

     

    ——基于社会商业公共平台的政务服务是把双刃剑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玉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息化服务模式从以往的‘等待上门’到如今‘主动推送’的转换,很大程度上给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质的飞跃,也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和企业,这是信息技术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在政府业务办理过程中,大量的原本只对政府开放的个人或企业隐私及政府的社会经济数据,却在悄然不经意中通过互联网这个‘桥梁’流入到社会和国际上去,无形中存在较大隐患。”

     

        陈玉梅指出,目前这种基于社会商业公共平台的政务数据和网络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依靠第三方企业的即时通讯平台提供政府服务,在服务的安全和稳定性保障上,政府缺乏主动权。因为企业没有义务对政府履行“一定能”的承诺,有出现不可预见的“停摆”甚至“崩溃”的可能性,这将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稳定性的“定时炸弹”。

     

        第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从基层到中央,海量政务数据在互联网上开放积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局部信息通过海量文本数据的挖掘分析,很容易令政府陷入“被公开”的困境。因此,政务数据公开的同时,不仅结果透明了,而且连内部机制也透明了,这显然违背了政务开放的初衷。

     

        第三,我国现有第三方服务平台,部分是由外资主导,大量的政务和社会经济的运行数据集中在这些“外资”手中,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将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乘借东风再出发

     

    ——以第三方平台为前台建设政府自身在线服务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陈玉梅、工信部情报所舆情研究中心舆情管理师王新涛表示,一方面要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政府提供了更好更快捷的公众服务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快捷服务必须是基于政府自身的服务平台而不是第三方企业或机构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完全可以借鉴商业领域的服务模式,在中国电子政务战略框架内建设政府自身的在线服务平台,构建一套以微博、微信为前台,以政务移动应用中心为运行的微政务应用体系。

     

        首先要将信息公开和政务应用相剥离。可以将微博、微信等平台作为基于互联网的宣传和吸引公众流量的平台,而不能作为业务交互办理的平台。通过此类平台将用户吸引回流到政府自身的移动App上。政府要建立自己的移动应用中心,根据业务需求提供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App,确保政务数据能集中收集在政府内部的数据中心。从三个层次上确保政务服务:一是政府自身建设移动应用中心和App,保障政府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二是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性;三是保障政务数据的完整性。政府各个业务数据完整地收集汇总,可以较好地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开放和业务协同,也为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支撑决策提供良好基础。

     

        其次,要把业务应用和数据标准相剥离。政府可借鉴成功的商业模式,如在前端的交互设计和应用规范上参考商业标准。但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上一定要坚持已有的安全体系。

     

        最后,应制定合理的标准规范,完善信息化建设体制。陈玉梅表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权在各级单位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而具体的建设和安全保障落在了信息中心或电子政务处等技术部门。“一把手”精通业务,但对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安全等方面不一定很熟悉,很容易被误导进入“重业务轻安全”的误区。事实上在基层单位的微博、微信热潮中,就出现过领导“强压”的局面。对此,有必要明确信息中心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的“领导”地位,确保相关标准规范的切实应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指导意见,这为“政务信息和应用开放”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政务数据面临着“社会化”的考验。“政府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市场与政府各自归位,避免政府‘媒体化’和‘被动开放’。”陈玉梅呼吁,应在现有的信息安全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应用形态,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资产”安全。

     

        (本报记者白雪蕾、纪博采写)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