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吴立新:海洋梦 赤子情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刘伟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8日   01 版)
    吴立新 资料照片
    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页面

        这是一个国家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这是一个群体的追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大幅增加,2013年达35万人,是本世纪初的近30倍。

     

        留学回国近10年的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立新,如此深切地感受着这大时代的脉动。“海洋强国之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12月16日,在给300多位本科生作学术报告时,这位我国海洋科学界目前最年轻的院士如是说。

     

    求学路

     

    ——清华让我脚踏实地,北大教我仰望星空

     

        安徽桐城,文风昌盛,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选聘学部委员开始,桐城籍两院院士已有11位,吴立新是其中之一。

     

        1966年出生的吴立新,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父亲吴珠美在一个小镇做粮站站长,母亲在家务农。“经常吃不饱,饿着肚子学习。”吴立新回忆。但只上过初中的父亲坚持让每个孩子读书,因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因为高度近视,吴立新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视力不好,不搞科研可以考师范嘛。”高中数学老师胡梦铎的鼓励,让吴立新更加奋发图强。“从普通高中考入清华,这简直是个奇迹。”直到今天,吴立新的“壮举”还在当地中学广为流传。

     

        为什么选择力学专业?吴立新说,一是喜欢,二是觉得力学对视力的要求不是很严。说到这儿,他笑了。

     

        “吴老师,北大好还是清华好?”常有调皮的学生这样问。11年的时间里,吴立新求学在两个大学,直到博士毕业。“你这个问题是陷阱,我不上当。”吴立新幽默地说,“清华教我做事,北大教我想事,一个脚踏实地,一个仰望星空,一样重要。”

     

        “我应该不是一个呆板的院士吧,爱音乐,爱跑步。”吴立新笑言。

     

    赤子心

     

    ——异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家

     

        “您为什么在功成名就时选择回国?”16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记者拦住了刚刚作完学术报告的吴立新。“我在国内读书花的都是国家的钱。如果我说我就想为祖国做点儿什么,你会不会觉得我太高调了?”吴立新笑呵呵地反问。

     

        1994年至2004年,从29岁到39岁,吴立新在美国留学打拼,从事的“海洋气候年代际变化研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学术成果被全球著名的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采用。他的妻子工作稳定,儿女相继出生,房子车子都有了,生活可谓安逸。“可不知为什么,常有一种失落感。”吴立新说。

     

        “在世纪之交,国内各高校开始把招揽人才的触角拓展到海外。”中国海洋大学人事处处长万荣回忆,当时海大开出了年薪30万元的条件全球寻才,却一直没有着落,直到吴立新进入他们的视线。

     

        “不管行不行,你先回来看看。”时任海大校长的管华诗向吴立新一家发出了诚挚的邀请。2004年夏天,吴立新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青岛。“爸爸,我同意和你回国。”小学毕业的大女儿在青岛住了几天,就投出了“搬回中国”的赞成票。2005年,吴立新回到了阔别11年的祖国,赴任中国海洋大学。

     

        “异乡再好,没有融入感,终究不是自己的家。”吴立新坦言。

     

    海洋梦

     

    ——中国需要一个“透明的海洋”

     

        “2009年,我去参加10年一次的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受刺激不小,会上全是外国人,根本没有中国人的声音。我一直有个心愿,2019年这个大会能在青岛举行,中国科学家能发出最前沿的声音。”谈到物理海洋的未来发展,吴立新说。

     

        “吴院士,您最近提出了‘透明海洋’构想,请问透明的海洋是什么意思?”16日的学术报告结束时,一位大四学生问。“透明的意思就是从海洋是什么到海洋的观测、模拟,对海洋气候的掌握,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海洋从内到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吴立新说,只有先完成海洋的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才能追赶乃至引领世界海洋科技发展。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学者生逢其时。”吴立新表示。对学生,吴立新寄望很深,希望他们在“厚基础、宽视野”的学习原则下走进海洋,“海洋世纪有无限广阔的未来”。

     

    事业观

     

    ——忘记背后,努力向前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国内发展得这么好,我想是因为我很好地完成了角色转变。”吴立新说,“请你回来前,你是客人,埋头工作时,你就是主人,回国创业要放下身段、定好位置、管好团队。”

     

        “我提供支持,不提供指导。”作为一名中西合璧的科学家,吴立新将一些崭新的管理理念带入国内的科研团队,他把这个理念概括为“CORE”宗旨——“合作”“遵守”“责任”“尊敬”。

     

        从“973计划”项目和科技部创新项目负责人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吴立新带领团队精诚合作、遵守规则、勇担责任、互相尊敬,在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2010年,吴立新被任命为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并且成为海大首位既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又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科学家。

     

        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每一步,吴立新都走得坚定而扎实。

     

        “忘记背后,努力向前。”在海洋科研的漫漫长路上,吴立新最喜欢这句话。

     

        (本报记者 刘艳杰 刘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