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主任已经十四个年头,常常和同事交流心得:其实,有时让我们最难忘记的,不是班里那些优秀生,而恰恰是那些特需生。每到假期,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总是萦绕着那一份淡淡的牵挂,让我默默地祝福他……
2012年9月1日,我像往常一样迎来了一届新生,初次见面的一个多小时,我庆幸这次运气很不错,碰上了一群很乖的孩子。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与众不同的他便进入了我的视线,从此,“小可”这个名字成了我每日话语中的高频词。
小可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思想单纯,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事物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但自理能力极差,在集体生活中不会与人交往。说出的话都伤害了别人,自己还浑然不知。就是这一点,让我成了小可典型事例的代言人。
那是一节外语课,课上学习了一首新歌。老师想让孩子们展示一下,给我个惊喜。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我习惯性地向教室走去,正巧在门口听到了外语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我便在外面等候,心里也有所准备。铃响了,我悄悄推门走进教室。刚一进门,孩子们很兴奋,各个瞪着眼睛,相互微笑。其实我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就故意装着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站在前面。此时,我下意识地看向小可,想从他的状态中了解一下这节课他的表现。顿时,我们目光交织在一起,只见他眼睛里放着光,正用手指着我,大声喊:“张老师,你不是人!”说完,他高兴得拍手、跺脚,哈哈大笑。全班听了,都傻了。他却没有察觉这瞬间的变化。我一听,先是一愣,想想这话出自小可之口,再看他那兴奋的状态,肯定不是字面意思,莫非他觉得我不是人,是神!我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小可见我笑了,笑得更开心了。
我了解他,心直口快,想法单纯;我了解他,表达很直接,从不想后果如何。但是,其他同学呢?如果这件事就这样翻篇,下次他还用这样的言语伤害他人怎么办?连老师都不爱的孩子,别人会爱他吗?面对学生对老师的不敬,老师都不理睬,以后其他学生会不会学起来?一个个问号马上浮现眼前,这一连串的疑惑告诉我,这件事现在就要解决。
心理学家说,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孩浑然天成的本性,他们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男孩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如此,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的男孩根本没有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关注,要与男孩保持良好的关系。作为教师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孩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孩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让男孩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植根于爱。爱是宽容、是感化、是忍耐、是化解。为了打开僵局,我依旧保持微笑。我对大家说:“小可说张老师不是人,是……”我看向小可:“神!”见正中他下怀,我接着说:“他一定觉得张老师特神奇,怎么刚想给我惊喜,我就出现了。”小可听了连连点头,手舞足蹈:“对了,太神了!”我故作神秘地说:“我就是有这么大的本事,不管你们在不在我眼前,我都知道你们在做什么,想做什么。现在你们是不是要给我唱歌啊!”大家听了都笑了,还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小可。从他们天真的笑脸中,我知道他们相信我是如此神奇;从他们懵懂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觉得小可没有伤害我,这原本刺耳的话好像变得有夸奖的味道了。我告诉大家:“下次可不要这样夸我了。”此时,我笑得更开了,笑中除了有我这次小胜的喜悦,还有对我懂他的肯定。在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突发事件。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用爱的力量叩响小可的心灵之门,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育才有成效。为了教会小可正确的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学会表达,事后,我们进行了单独沟通。我问他:“为什么说老师不是人呢?”他回答:“外语老师刚说到您,您就进来了。这太神了!”我告诉他:“即便这样,也不能这样表达啊。‘你不是人’是一句不文明的语言,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我也如此。老师了解你,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所以我包容了你。如果你这样说同学,别人就不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了。”他摆着手说:“对不起。以后我不这么说了。”“对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时要换位思考、言情一致,要学会控制自己,尤其是在上课。兴奋时,用力攥攥拳。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顾及了他人的感受,一举两得。同时,有的想法可以藏在心里,有时神秘一点会更吸引人。今天老师维护了你在同学心中的形象,这是老师对你的爱,你知道怎样正确表达对他人的爱吗?”小可说了一堆:尊重别人,不说不文明的语言,按老师的要求做……我点点头,为这个6岁的孩子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感到欣慰。我提出,让他先从说话顾及他人感受做起,这样的爱,老师、同学、家人都能感受到。最终,我们拉钩达成一致。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份急功近利的事业,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成效。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把学生变成一个完人,只是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动力。我与小可相处的一年中,他身上还有许多不完美:有时,地上还散落着各种用具,有时,手里还玩着用具没专心听讲,有时,还需要你一对一地才能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但我和同学们从来没有放弃他,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他成长。不文明的语言再也没有从他口中出现,他还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请别人帮助、表示感谢和致歉。有时,我也会因为他的磨蹭严厉地批评他,但他每次都会说:“我现在就做。”有时,我也会因为他只说不做狠心停止他的娱乐时间,但他从没有说过不,而是边做边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让我写完后再踏踏实实地玩。”每每听到小可这些话语,心底的气和累便烟消云散;每每看到小可的笑脸,感谢缘分让我遇上这样的“活宝”;每每与老师们谈论小可的成长,感谢命运为我安排的锻炼和提升爱的能力的机会……
李烈校长让我们走进孩子。我想,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我会当时与小可沟通,避免主观判断的错误。事后,请他采访周围的同学、家人听到这句话的感受,再询问同学、家人,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让小可真正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会言情一致的表达方法,掌握交往技能。并从中指导小可的家人学会教育的技巧,家校合一,从而达到教育效应的最大化。
对于特需生,改变他,让他们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者的愿景。我们要像传授学习方法一样,教给他们表达情绪和感受的方式,与人交往的方法;要像培养学习能力一样,指导他们的交往行为,训练他们做事的程序。凡事预则立,如果这些特需生能在我们的教育下,行为前了解到“后果”,那么这就是他自律的开始,也是我们的欣慰之处。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