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产业融合”为主题的第九届北京文博会,14日圆满落幕。5天里,1800多家企业、百余场活动悉数登场,签约超过千亿元,吸引了123万人与会,成为寒冬时节北京最火爆、最聚人气的文化盛会。
北京文博会在汇聚文化资源、引领文化风尚、促进文化消费、提高文化创新水平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寒冷的冬天,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势而上,文化消费正成为首都经济的新增长点。
文化消费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北京文博会,历来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第九届北京文博会开幕当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新产品推介会,现场签约超过7亿元,多家企业推出了演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品、动漫网游以及艺术设计等新产品。
自2005年北京市启动文化创意产业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服务业当中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北京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57%,占GDP的比重由9.7%升到12.3%。2014年前3季度,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达到7451亿元,同比增长9.2%,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全面繁荣发展期。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表示,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波动、反复的形势下,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动力乏力的背景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势而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文化消费潜力大,居民消费由过去吃、穿、住、用、行已经向学、健、游、安转变。如今年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惠民文化消费季,现场消费达101.8亿元,消费人次达3772.5万,文化消费已成为北京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创业产业是实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手段,也是北京市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中国创意受到世界关注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创意、设计、制造的国宴精品,受到了高度关注。文博会上首次公开亮相的APEC会议国礼——景泰蓝赏瓶《四海升平》、纯银丝巾果盘《和美》和手包套装《繁花》等艺术精品,受到观众的追捧,成为引领消费时尚、提升消费品位的标志。
作为国宴用品的指定制作企业,北京华江文化董事长陈绍枢表示,APEC盛会上使用的国宴精品,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平。国宴用品包括陶瓷餐具、水晶酒具、刀具、桌布等71类,共有15万件,按照世界同类顶级品牌标准制造,“力求做到完美”,是“品牌传承中国文化”和“设计提升中国制造”的绝美阐释。
文博会上,一大批融入时代精神、传承创新的文化产品作为主角登台,原创作品、自主研发、中国创意的文化品牌占比大幅提升,产业跨界融合特色鲜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设计、文化与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而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比比皆是,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产品品质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日益增强的特质。
领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文博会依托北京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丰富的会展资源,已逐步成为展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促进文化贸易和重大项目落地、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文博会上,北京各区县文创产业发展各具特色,表现令人惊喜。朝阳、海淀、东城、西城、丰台、昌平、大兴、通州、顺义、怀柔、房山、门头沟等区县近年重点打造的国家级、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整体展现了园区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服务平台的成果和新的发展规划。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表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潮流,建设好集聚区,才能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今年北京启动了集聚区转型升级的整合规划。根据规划,北京将在2020年前建设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加快促进要素和产业链分工合作,引导区县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化发展。
截至11月底,北京文化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万亿元,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超过8000家。文博会发布的“2014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文化产业发展“十强”,北京连续五年保持第一,持续领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本报北京12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