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12月14日电(记者陈建强)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本报从即日起到2015年3月与天津市文明办、天津市东丽区文明委共同举办“志愿服务文化”研讨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志愿服务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发展的创新机制,对志愿服务文化的定义、内涵、特征,以及志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的东丽区迎来了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城区变美了,东丽人心中的道德标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东丽区户籍人口共35万人,其中志愿者骨干超过3.5万人,246支志愿服务队遍布社区,1万多人被评选为诚信公民标兵,193人当选“东丽好人”,74人当选“天津好人”,26人当选“中国好人”。东丽区是天津市当选“中国好人”最多的区县,被誉为“好人之城”。近年来,东丽区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路和载体,连续举办了5届“志愿服务文化节”,培育了“志愿服务总队”“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志愿服务周日大集”“邻里守望五大员”“爱心储蓄银行”等志愿服务品牌,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举办“志愿服务文化”研讨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普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理念,总结提炼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使之成为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提供文化源泉。
本次研讨活动包括有奖征文、理论研讨会、志愿者服务基地考察调研等活动。获奖论文将结集出版,本报将摘要刊登理论研讨会上的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