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从“一高一低”现象看传统诗词的当代价值

    作者:罗辉(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2日   11 版)

        传统诗词的价值表现是方方面面的,从“一高一低”现象来看传统诗词的当代价值,是我多年观察后得出的看法。所谓“一高”,是指在长寿的人群中,诗人所占的比重特别高,也就是说“诗者寿”;所谓“一低”,是指在出经济问题的干部中,诗人所占的比重特别低,也就是说“诗者廉”。

        传统诗词的“大我”与“小我”,是中华诗坛对诗人自我与时代关系的形象表述。显然,“大我”代表时代、代表社会,“小我”代表自我。传统诗词是最富有个性、人性与时代性的文学体裁,无论是“言志”,还是“缘情”,无论是读诗、写诗还是用诗,都与“小我”——作者或读者相关,又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离不开“大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论述,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读诗与用诗范例。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传统诗词对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提出明确要求,他许多精彩的用诗范例,都是对诗化人生的鼓励和鞭策。

        中华诗词的发展史表明,诗人与诗词都是具体时代的产物。诗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呵护方式,有利于诗人在“美”的体验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志”的激励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情”的感召下,促进淡泊明志与宁静致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