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邻里间彼此不相往来的“城市病”,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引导社区居民根据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组成老年互助、青年友好、老少孝爱等类型的“社区家庭”,由此增进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友善交流、互帮互助。这一创新做法,得到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不仅为邻里间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也为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搭建了温馨新平台。
打破冷漠 融小家入大家
“您想认识慈祥的老爷爷吗?您想和院子里的老奶奶聊天吗?您想和阿姨、大妈们一起跳《最炫民族风》吗?快来加入我们,组建您心目中的理想‘家庭’。”今年年初,这样的区委招募通知,出现在西安市莲湖区劳动村社区的宣传栏。与此同时,在环城西路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八个社区,“社区家庭”的招募和组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环西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江宏介绍,在2013年底对辖区人口情况的摸底调查中发现,辖区内的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生活不便、精神空虚、孤独感强等各种问题。而以年轻人、青少年为代表的群体则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社会协作意识薄弱、社区归属感不强。因此,从去年11月份开始,环西街道办通过贴告示、走访等招募形式,了解居民群众兴趣和需求,引导居民组成老年互助型、青年友好型、老少孝爱型三大类的“社区家庭”,家庭类型不拘一格,力求做到“形式活、质量精”。
“家庭的亲近感能够打破冷漠的人际关系,吸引居民参与进来。”环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向淑丽表示,辖区内的“社区家庭”已经从刚开始的寥寥数个,壮大到现在各种类型的120多个。
守望互助 “社区家庭”常态化
今年78岁的老人徐毓芬,家住西安市公交一公司家属院。独居多年的她如今又找回了做“家长”的感觉,现在她是一个五口老年人之家——“家庭互助餐桌”的负责人。
在玉祥门社区的帮助下,社区内的5位独居老人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他们不时地在一起买菜做饭、聊天做伴,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游览、参观、讲座等活动。
徐毓芬说:“子女工作忙,平时不在身边。我们几个老邻居,就像亲人一样,互相照应着,心情也舒畅。”
楼上楼下常来常往,曾经陌生的邻里如今变成了亲亲热热的“家人”。在大庆路社区这个高层住宅居多的现代化社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了社区活动当中,助老帮幼、参与志愿活动,找到了志趣相投的伙伴。
在“社区家庭”平台下,共驻共建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广大党员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开展一系列志愿帮扶活动: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的志愿者队伍,长期为玉祥门社区的孤寡老人服务;劳动村社区周边医院的护士免费为社区老年人体检;驻地企业玉都餐饮帮助解决社区鳏寡孤独和失能老人的就餐问题;西安歌剧院惠民演出进社区,丰富居民生活等。
环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吕昌明表示,在各方努力下,“社区家庭”已经形成滚雪球式的放大效应,逐渐成了居民自发的、规范化、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