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释放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双支撑’”等明年经济发展的八大信号。会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新常态”成了2014年经济发展的年度热词,即将过去的2014年,可以称之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开局之年。频频出现在领导讲话中的新常态,到底新在何处。老百姓有切切实实的感受:2014年,房价不再狂飙突进,住房市场变平稳了;老百姓消费的渠道和数额越来越多了,物价却始终保持在2.5%增幅以下的稳定低位水平;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却渐渐生发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风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这种新常态的直观感受,也正是新常态的关键所在。
新常态意味着合适的增速。从过去30余年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转为今年前3季度7.4%、7.5%、7.3%的中高速增长,这种起伏甚微、态势良好的区间,便是合适的速度。随着时代和局势的发展,这种数值还会发生变化,但是合适的速度,就意味着不大起大落,而是平稳健康的合理区间。
新常态意味着成果的“有感”。李克强总理提出,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什么是重点和关键,新常态给出了答案:一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做强。让中国经济结构向着对百姓切身有利益、有感受的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居民收入占比上升,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新常态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互信互通。新常态意味着全方位更彻底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并在世界经济的优化升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正所谓“独行速,众行远”,中国经济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世界经济共同体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责任。扎实推进“一路一带”建设,抓好自贸区发展,“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习近平总书记用自信的话语展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友好和大度。
2014年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持续重拳反腐、不断加强创新硬实力、降低环境成本等一路同行,孕育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常态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清晰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