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

    关于尼山书院国学系列公开课

    作者:徐向红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9日   16 版)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与传播,我们推出“尼山书院国学系列公开课”活动。“尼山书院国学系列公开课”首先通过面向全省文化干部公开、系统地讲授国学,提升广大文化干部的传统文化修养,为全省组织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然后,制作国学公开课光盘,为全省各级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免费提供,广泛开展视频教学,提升授课水平。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尼山书院国学系列公开课基本情况。

     

    一、课程内容

     

        本次国学公开课共开设三个专题课程,分别是孔子公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和齐鲁文化公开课。

     

        (一)孔子公开课。主要讲解孔子思想、孔子与儒学、儒学历史、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内容。通过系统、公开地讲授孔子思想及儒家传统文化,推动儒学传承与弘扬。孔子公开课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担任教学单位,共设置12讲。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课。主要讲解中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文学、政治、社会学等诸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纵论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引导领导干部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拓宽人文视野,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担任教学单位,拟设8~12讲。

     

        (三)齐鲁文化公开课。主要讲解齐鲁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代表人物、思想内涵、经典著作以及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等内容,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齐鲁文化的悠久渊源与深刻内涵,彰显齐鲁文化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等思想,唤起干部群众了解乡土齐鲁和自觉服务社会的热情。齐鲁文化公开课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担任教学单位,共设置8~12讲。

     

    二、授课对象

     

        本次国学公开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全省文化系统的领导干部,采取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的方式,省直学员规模每期80人左右。全省17地市、140个县(区、市)的图书馆尼山书院组织各自学员,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直播等形式参加培训。市民群众可自愿旁听,预计旁听群众人数全省每期1万人以上。

     

    三、课程设置

     

        今天开讲仪式后,将首先举办公开课第一课——孔子公开课,每月安排两次课程,整体课程历时6个月左右。每个专题课程授课教师将由相关领域的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保证公开课的质量与影响力。在每个专题课程开讲前,都召开备课会,确定讲课内容、主讲人以及每讲之间的衔接问题,排出完整的课程表。

     

    四、学员管理

     

        本次国学公开课将对参加学员进行考核,以确保学习成效。学员课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员考勤、课堂发言、作业等情况进行评定;期末成绩根据学员期末考试得分或论文成绩进行评定。学员结业时发结业证书,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及国学图书奖品。公开课设班主任与助教,并成立专门的公开课机构,由专人负责课程管理与日常事务。

     

        这次尼山书院国学系列公开课活动,既是国学推广传播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研究阐发的过程。希望各教学单位组织精干力量,认真研究,精心备课,着力提高教学水平。各位学员要珍惜这次难得机遇,认真学习,深刻思考,充分感悟国学的魅力,努力增长才干、提升修养,自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本文系作者在全国首家省级公开课——尼山书院国学系列公开课开讲仪式上的讲话)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