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当前经济形势综述之四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作者:王优玲 陈炜伟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8日   10 版)

        我国的对外开放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一体两翼”: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诸多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商投资额世界第一,对外投资跃居世界第三,预计不久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欧美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中国与外部的经济关系悄然发生变化。

     

        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带动我国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在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等“三头在外”的产业,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张燕生说,统筹东中西,运用全国之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西部地区是重要通道、平台、载体、能力建设的直接利益攸关区域;中部地区是重大装备制造、综合物流、人才开发的后援基地和共同“走出去”基地;东部地区既是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商品、现代服务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又是离岸贸易、金融、投资、货币的重要运筹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高虎城表示,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开放包容:与“丝路”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空间范围、地域和国别范围上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性,需要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各国紧密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战略布局,最终所形成的格局取决于沿线国家的意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副主任袁波说。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互补性很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包容,有弹性。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当前我国的友好邻国均可参与。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交汇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也可融入合作。中国国内的各相关省份都可以参与。

     

        袁波认为,目前我国在产业、技术、资金和市场上具备比较优势,可以与沿线国家进行双向对外投资合作,我国不但能够在沿线国家投资设厂,而且还可以帮助其产品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未来,我国应当紧密结合各国各方发展实际,推动实施一批有需求和共识、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合作项目,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共同打造沿线区域合作的贸易流、产业带、联通网、人文圈,以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经贸合作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参与引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也是重要建设者和主要受益者,在构建新一轮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将更加注重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和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江林认为,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正是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调整的自然延伸,意味着中国正在努力将自身的经济增长体系转化为区域增长体系。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自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最大的一轮重构。中国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是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参与国际分工,重在参与别国创造的机会,在新阶段的对外开放中,中国要主动为自己和别国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能更好地为本国和别国创造机会。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优玲 陈炜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