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亮相。全国20个省区市、50余个城市的3000多位民间工艺家,百余种民间工艺美术精品齐聚苏州。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件工艺美术作品报名参与了第十二届“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的角逐。
展会入口处,砖雕、玉雕、砚雕、核雕……苏州吴中区38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知名工艺家悉数登场。展现的技艺与民间工艺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指尖传奇” 民博绽放
甫一进门,便见那高6.5米,宽3.5米,重达28吨的精美园林石雕门楼,被驻足欣赏的市民团团围住。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真材实料打造的亭台楼阁,竟是一夜落成。据苏州砖雕大师钱建春介绍,这“大积木”可拆卸、可移动。“在工厂车间里可能需要精雕细琢三个多月,用集装箱装运送达目的地,落地拼装只需要两个小时,一次性投入,可永久使用。”传统的园林砖雕,到钱建春手中成了可私人定制、可随心组合的“积木”。
木雕展柜旁,几位“山花奖”评委手执评分表,仔细端详着彩绘木雕作品《打连厢》:两位梳愿摄头、扎双色包头巾、穿拼接衫和绣裥襡裙、着绣花鞋的水乡妇女相视而笑,挥舞着手中的连厢,逼真传神,好像能够听到“哐啷啷,哐啷啷”敲打连厢的声音。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甪直连厢舞也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而我本人也是非物质遗产红木雕刻技艺的传承人。我的作品木雕彩绘《打连厢》就融合了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作木雕技艺的传承人陈忠林介绍,这是专门为本次博览会和“山花奖”评选所创作的作品,从泥塑试型到选材雕刻、打磨抛光、彩绘上色,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旁边,几位木雕爱好者正手举着单反相机,记录下陈忠林用整块印度小叶紫檀木雕就的“蟹笼”。此作品将蟹的姿态和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六只栩栩如生的太湖大闸蟹接二连三地爬出。“这些年常与螃蟹打交道,每年秋天朋友送的大闸蟹都被我悉数拿来作为标本粘在纸上观察、拍照、写生。”陈忠林说。
民博会现场游人如织,除了年纪稍长的苏作爱好者以外,还有不少青葱的面庞。苏州市评弹学校教师周立言带着学生们前来参观,“民博会是一个很好的民间艺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在展会上领略民间艺术丝丝入扣、精妙绝伦的技艺,感受传承人对于传统艺术的坚守和创新。”
“民间艺术要从生活里获取创作灵感,才能保证旺盛生命力;要为自己攒人气,才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苏州市吴中区民间工艺家协会主席叶志明说。
抢救发掘 坚守多样
展会上众多刺绣作品中,一座名为《一鹭莲升》的双面绣屏风独树一帜。区别于苏绣常见的双面绣,屏风上的白鹭由黄金锤箔、捻成的纯金线绣成,立体逼真、惟妙惟肖。
此种盘金绣技法曾是皇家血统的宠儿,专为奢华繁缛的龙袍镶边,而改革开放后却一度淡出苏绣的视野,成了刺绣中的“非主流”。多年来,仅吴中长桥的林多妹一家,三代人独自坚守。
“13岁看到奶奶用金线绣出了一幅很华美的图案,满心欢喜,学成后便进驻苏州镇湖绣品街,可是在刺绣圈名坊林立之中,自己只是一个不露声色的小手艺人。”盘金绣的“守望者”林多妹回忆说。
“有些艺术品种已成了‘濒危物种’,我们不能让这些艺术品种因为一两个人的放弃而消失。”叶志明介绍,目前吴中区文联与民协正抢救性发掘各类民间艺术品种,并为这些民间艺术的“守望者”打造各种利于他们成长发展、传承技艺的台阶和平台,希望这些“非主流”技艺得以坚守和传扬,保护民间艺术品种的多样性。
吴中区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21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还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同时,该区已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4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30多人,占据苏州市工艺美术界国家、省、市三级大师的“半壁江山”;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28人。
提升素养,助推传承
早在今年8月份,吴中区邀请民间艺术大师参与“文化经纪人”培训。五天时间不仅有理论教学《文化经纪人理论与实务》《版权经纪与知识产权保护》《艺术投资、鉴赏与经纪》等等,还开设省美术馆、省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现场教学,授课讲师均为省、国家级文化市场研究的专家。
“我们打算连续举办三届,选拔三届中的精英学员,再送到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培训。”叶志明说,“这有益于培养出一些民间艺术的拔尖人才,这些人才集技艺、管理、市场于一身,打造独立品牌,形成一面旗帜,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
吴中核雕大师陆小琴就是其中一位,目前她的核雕产业以吴中的艺术馆为中心,带领几十位徒弟共同创作制作,核雕门店开到了北京、天津、山东等地。通过经纪人培训,她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宣传的重要性。“借助经纪公司的平台和资源,不仅可以委托宣传,提升作品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核雕爱好者的圈子,这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原创作品。”
去年摘得民间工艺界国内最高荣誉“山花奖”的她,今年再携新作《十二美人》继续参展参评。“此次选择的题材是雍正的十二美人,她们身着汉服,雍容华贵。其中一位美人手执一串橄榄核雕。此题材对于核雕技艺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陆小琴说。
据吴中区文联副主席凌奕介绍,区文联从2013年起,每年适时组织民间工艺大师和传承人们外出采风、互动交流、参与展览和培训,提供各类国家级、省级的展览和比赛信息,并为他们参展参赛参评做好服务和支持工作。“在互动交流中,艺术家们能够提升艺术鉴赏水平,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市场,互相激发创作灵感,在切磋中技艺也精进了不少。”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