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校训的故事

    进德修业 志道鼎新

    ——南京理工大学强军兴国的根和魂

    本报记者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2日   06 版)
    资料图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南京理工大学,古朴厚重的校园已被学生矫健的步伐与嘹亮的军歌唤醒。广场两侧的校训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远处的地标建筑——致知楼图书馆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生动画卷。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校训八言,荦荦大端。《周易·乾》有云:“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以“德”为首,体现了学校“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前提,而“修业”则体现了学校育人的追求与境界,即教师诲人不倦,勤业精业乐业;学生孜孜以求,创新创业创优。“志道鼎新”,取意“探究道理,创造新知”,既是南京理工人追求科学真理、矢志技术创新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勇立潮头、披荆斩棘的责任担当和精神源泉。

        1953年9月1日,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成立,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由陈赓担任,建院之初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其中,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

        1960年,哈军工炮兵工程系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汇合,单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著名将领孔从洲中将受命为第一任院长。此后,历经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时期,到1993年,正式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但“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始终一脉相承。

        六秩风华强国防。翻开学校的菁菁校史,每次彰显国家力量的时候,南京理工从未缺位。2007年,校友刘其坤、马晓鹏、孙岳荣获得“首次探月工程突出贡献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绚丽的烟花,由潘功配教授带头研制;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30个地面武器装备方阵中,有16个方阵的武器系统总师、副总师由南京理工人担任。

        在“志道鼎新”的道路上,南京理工人的步伐也未曾停歇。在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南京理工人更是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若干个“第一”,第一台防爆机器人、第一套自主式地面无人驾驶平台、第一台万能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等等。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这八字校训是南京理工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强军兴国的根和魂。”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说,60多年来,尽管学校两迁其址,四易校名,十次变更隶属关系,但师生用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了“献身国防、维护和平、繁荣祖国”的庄重诺言。(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