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濒危剧种: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 吴春燕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1日   03 版)

        说起南戏“活化石”正字戏,你也许没有印象。但提起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的《得胜还朝》,你会感叹:哦,原来这就是正字戏!

        像正字戏这样的濒危剧种如何传承?广东陆丰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施精品工程,打造基层百姓喜欢的精品剧。正字戏《刘文龙》精品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通过打造精品,对传统的东西去芜存精,使其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精品工程让“死”的剧本变成“活”的表演。《刘文龙》主创团队注重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在剧本编写、艺术表现、舞美技术等多方面突出创新特色,吸引了更多观众。《刘文龙》的总导演丛兆桓,从500年前的古剧本中,选择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的民族和谐主题进行挖掘。主创人员将古剧本的古汉语改编成半文半白,让各个知识层次的人都能了解整个故事情节。主创团队将原67出、200多个曲牌的古剧本整编为8出,保留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40个曲牌,向观众呈现跑布马、南派武打、舞七丈旗等传统“绝活”,让观众在愉悦的观剧体验中感受民族团结、家庭和美、诚信友善等思想内涵。经过创新的古老戏曲艺术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重现活力。(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