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研究心得

    浙东学派研究之“近承”与“远绍”

    梅新林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1日   11 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旨在资助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起重要作用的课题,着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体现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代表国家水准的经典之作。如何运用好重大项目这个有效载体和平台,是每一个项目承担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里我想就开展“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个项目4年来的一些研究心得和体会,与同行请教、交流。

        第一,学术定位的高远目标。浙东学派是一个以浙东区域命名而又超越区域、学人辈出、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重要学术流派,在中国的学术版图中独树一帜,它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富有活力,不仅对当今浙江及长三角的区域文化精神承传与重建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根据重大项目的立项宗旨,本课题所确立的目标定位是:站在21世纪浙东学派研究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力图通过文献集成与学术创新的相互交融与双重支撑,编纂一部贯通历代、融合中外,具有集成性与创新性意义的《浙东学派编年史》,从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高度,系统梳理与总结浙东学派的学脉传承、谱系建构与演变规律,以此推进浙东学派以及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学术创新,并为当代文化精神的重建提供丰厚的学术思想资源。围绕这一定位,我们设计了与此密切相关的4个子课题,即浙东学派编年史、浙东学派文献志、浙东学派通论、浙东学派研究史,合之为两“史”一“志”一“论”的四位一体结构,力求凸显本课题研究的前沿性、整体性、集成性和创新性。

        第二,文献整理的会通集成。浙东学派广泛涉及不同时代、区域、类型、层级的文献梳理,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拓展文献普查、整理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会通和集成。在查访国内外重要图书馆资料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各种大型电子资源库,如借助复旦大学的《明人文集书目》《清人文集书目》数据库,大大提高了明清两代文集的检索范围与效率。二是古代文献与今人文献的会通和集成。利用近年来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已经整理出版的浙东学派学者的总集、别集和年谱,大幅提高文献资源的整合能力。三是馆藏文献与民间文献的会通和集成。注重对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已于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华宗谱文献》(1800万字)即是其中的重要成果。四是国内文献与境外文献的会通和集成。如从日本访得的宋濂《萝山集》,盖为海内外孤本。从我国台湾访得的陈亮《龙川文钞》等集,可补大陆文献整理之缺,所访得的宋濂《宋文宪公未刻稿》等集,亦传世不多,极其珍贵。在《浙东学派编年史》编纂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任何新材料的发现以及通过“编年”重新排列组合出现的新的时空场景,不仅为重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供新的文献依据,同时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照和启示。

        第三,今人成果的借鉴启示。对浙东学派的研究,可以上溯至宋元时期有关学者对浙东学派的零星评论以及《宋史》之“儒林”“道学”传,《元史》之“儒学”传的有关记载。但作为对浙东学派的整体研究,则正式兴起于清代,至20-21世纪之交逐步走向兴盛,而且在我国港台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硕。因此,对浙东学派研究的“再研究”,尤其是对20世纪浙东学派研究进程与成果进行清理与盘点,的确很有必要。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了论文、论著的普查工作,总计研究论文3万多篇,论著500余部,其中所收录的民国文献中关于浙东学派的研究资料尤为珍贵。同时已完成《浙东学派研究论文论著索引》的编写工作。注重对现当代相关学术成果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以及再研究,目的在于使本课题站到21世纪的学术制高点上,最大限度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然后实现新的学术超越。

        第四,学术谱系的梳理建构。浙东学派学脉源远流长,传承多元,曲折复杂,真正要做到梳而理之,贯为通之,确非易事。著名史学家陈训慈曾提出“近承”与“远绍”的概念,谓“清代浙东之学,近承姚江性命之教,而远绍两宋儒哲之传,两宋三百年之间,大儒蔚起,浙东学者与中原相望,而永嘉、金华、宁波三处之学风为尤盛”。首先由清代浙东学派通过“近承”上溯于明代的王学,然后又通过“远绍”上溯于宋代的永嘉、金华、宁波之学,但究竟是如何“近承”,又如何“远绍”?比较而言,“远绍”的学脉梳理和贯通当比“近承”更难。为实现系统梳理浙东学派的学术传承、建构浙东学派的学术谱系的高远目标,我们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从微观层面上不断完善《浙东学派人物表》,为最终建构更为全面系统的浙东学派学术谱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从中观层面上系统梳理浙东学派学者与学派的关系,摸清各学派的学术脉络,还原各学派的学术生态;三是从宏观层面上建构浙东学派学术谱系,完整而又辩证地把握浙东学派的学脉传承,最终完成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系统建构。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