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生命的感动

    徐萌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1日   14 版)
    本版图片均为电视剧《青年医生》剧照

        40张病床,20张留观床,各种状态的病人,各种焦虑的家属,病床密密麻麻排布,每一个床头都配有一台监护仪,上面红红蓝蓝的数字紧张地闪烁着;实习医生几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轴转,要么写病历,要么粘化验单,在同龄人读完大学进入社会,开始花前月下之时,他们的职业生活却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在伤痛里成长——这就是急诊室的标准场景,实习医生的真实生活,电视剧《青年医生》聚焦的空间和人群。

        年轻的医生在入职以前,都向往干净的医院,最先进的设备,按照书本寻找完美病人;他们希望自己穿着干净的衣服,指甲鼻毛修剪得干干净净,治疗时保持冷静和风度;他们希望患者训练有素,有教养,穿着体面,反应正常,配合有度,情感的表达强烈又有节制,能让他们体会到做医生的成就感和骄傲。然而,理想和现实却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的医院更多的是拥挤、吵闹、病痛、哭喊,甚至还伴随着谩骂和伤害。面对这种巨大反差,他们哭泣,他们呼喊,想过逃避,想过改变,青春伴随着成长的伤痛,破茧,抽丝。这是青年医生心里最大的矛盾点,也成为《青年医生》的看点。

        其实,医学生从医学院到医院,总要经历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断磨合的过程。但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有最初的热情,让冰冷的医学有温度,是一个医生一生都要学习和思考的课题。现代医学正在从侧重科学向科学人文并重的方向转变。因为人们意识到,医学的功能终究是有限的,医生对病人能做到的更多是陪伴、帮助、安慰、关怀。所以,剧中的青年医生们也立志不当冷面医生,“如果失去感同身受的能力,失去同情心,宁肯不做医生。”

        从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两极:一极是死亡的冷酷,生命的脆弱,疾病的无情,唯其如此,才能让观众对生命的无常产生敬畏,进而敬畏医生;另一极是生命的温暖和感动,当医生把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时候,观众感觉到的是人类与无法抗拒的力量进行搏斗的勇敢。青年医生们在生命的两极之间游走,经历各种艰苦磨难,从而体会着职业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共同成长,最终如同种子破壳,建立起超越现实、超越生死、超越利害关系的职业信仰。

        《青年医生》的落脚点还不止于此。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水平、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一个城市的急诊急救水平,所以普及医疗知识,让观众受到急诊教育,也是我写作本剧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总而言之,我创作这部戏时只有一根筋,就是表现出青年医者永不妥协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这正是当下医疗界和影视界所需要的,也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电视剧《青年医生》编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