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研学的主体是孩子。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应多考虑孩子的接受力,理智决定是否送孩子去研学旅行——

    研学不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本报通讯员 李达 本报记者 靳晓燕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1日   06 版)
    CFP

        “Douv gal gueec dos, sais gueeckuanp……”七岁半的猪猪和一群侗族孩子在教室里合唱侗歌。

     

        日前,猪猪妈带着猪猪来到贵州某侗寨,生活学习。不同于单纯的旅行,猪猪上午在家学习文化课,下午去侗寨的小学学习,天气好的时候和侗族小伙伴们去玩耍,偶尔也向当地的侗族老人学习动听的侗歌。“这里民风淳朴,有很理想的教育环境,让猪猪自由快乐地成长,用她自己的节奏去学习。”猪猪妈说。

     

        “我感觉太棒了,这里的人都非常好。”猪猪兴奋地说道。

     

        其实,这正是日渐兴起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不是旅游,而是一种教育方式,有明确的目的性、完整的课程设计。有别于广义的游学,以游历伴学习,注重在旅行中获得成长。

     

    研学,不是家长假期“处理”孩子的手段

     

        一到假期,家长就将孩子送往世界各地。游学市场越来越大,其产品重点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教育方式——研学旅行。

     

        在教育学者看来,研学旅行是一场深刻影响教育的潮流。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家长当如何选择?

     

        其实,家长产生的疑问大都是值不值或者货真价实与否,忽略了研学旅行是否适合孩子,甚至没有考虑过研学旅行的适应年龄等因素。“一定不要忘了孩子是主体!”北京大学家长教育和人才课题组资深讲师李茸说,研学旅行不是家长假期“处理”孩子的手段。选择研学产品时,应多考虑孩子的接受力,理智决定是否去研学旅行以及选择研学产品。

     

        李茸表示,12岁之前处于依恋期的儿童适宜参加一些亲子类或自然体验类项目,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12岁至17岁之间的孩子,由于处在青春期,可在其具有艺术类、科学类等明确目标时再参与知识类、大学类的研学项目,以有效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研学,让孩子们有机会看见很多“不同”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游学项目官员许爱靖说。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可能是文化遗产景观,可能是香港的财务公司,也可能是四川生态保护林。研学旅行所研习的内容不仅是人文历史知识,而且也蕴含自然科学知识。

     

        许爱靖作为“船长”与孩子们开始了“贝格尔游学号”探索之旅。“贝格尔号”因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乘此船进行科学考察而闻名,也是“贝格尔游学号”探索之旅名字的由来。2014年初,“船长”带着小船员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历时8.5小时,徒步穿越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途中,小船员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而且还要完成沿途标记、关注危险、照顾身边的小伙伴等任务,在合作中体验团队的力量,敬畏自然。

     

        “研学,让孩子们有机会去看见很多不同,包括民族、种族、文化和宗教等。看见并且了解那些不同,这是很重要的。”许爱靖表示。

     

    研学,应用三分教七分等的心态对待

     

        研学背后,是家长对其效果的无限期待。李茸说:“很多家长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去哈佛了,怎么还没有梦想呢?都去美国学习了,怎么还不喜欢英语呢?都游学回来了,怎么还打游戏呢?”

     

        家长指望一次研学旅行就让孩子产生质的变化是不理智的,及时与孩子分享在旅行中获得的收获才能发挥研学的效果。“对待研学成果的态度应该是:三分教七分等。想通过研学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绝对是本末倒置。每个孩子的成长就像种子一样先把它种在地里,发芽、抽枝、开花、结果,这是一个过程。”李茸说。(本报通讯员 李达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