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记者传真

    瑞士还是外国富翁的天堂吗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9日 08版)

        11月30日,瑞士将举行全民公决,议题之一是要不要改变针对外国富人的“统一税”制以取消外国富翁的税收特权。

        “统一税”制是“瑞士是富人的天堂”这个概念的最主要税务支撑之一。该制度规定,如果某个达到某些条件,譬如年收入不少于40万瑞郎(1瑞郎约合6.37元人民币)的外国富人,每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瑞士,而且在这里不工作,他就可以根据其生活水平及平时的消费支出,而不是根据实际收入和财产纳税。当然,这个“消费支出”并不是简单的吃喝花费,像豪车的保养、游艇的使用以及孩子上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等等都要计算在内。按照设计,从2016年元旦起,该税制的受益人应缴纳的联邦税与州税,必须至少是其房产租价的7倍,比原来的5倍“门槛”,略有提高。初来瑞士,或者离开瑞士至少10年后重新回来的外国人,都可以要求享受这一税制。

        这个税制从1862年开始在沃州实行。其设计者巧妙地回避了那些当初主要来自英国的富豪的税务计算难题,收入与税收的比例、不同国家计算标准的差异、财产性质的界定等等,全部都忽略不计,而归结到以“生活消费”计税。这个设计堪称多方“共赢”,故迅速不断地被复制到其他各州。自那以后,这个政策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富翁、运动明星和艺术家来瑞士定居。据统计,2012年,瑞士生活着5634名这样的外国富人,而各级政府从他们身上收到了7亿瑞郎的税,还要加上他们在瑞士买房子置地以及支付其他服务的支出。瓦莱州的财政部长称,该州的外国富翁,除了向区、州和联邦缴纳了8400万瑞郎税款外,还支出多达两亿瑞郎用于购置房产,以及1.5亿瑞郎用于支付其他当地的服务。据说,宜家公司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德国赛车名将舒马赫、法国摇滚明星强尼·哈立戴以及许多来自俄罗斯、德国等国的亿万富翁,都是受到这个计税方式吸引来瑞士生活的。

        主张取消这个制度的左翼人士认为,“统一税”制有悖公正,它导致一个外国亿万富翁可能比一个瑞士本国的中产阶级付的税收还少。况且他们在瑞士并非完全没有收入,该税的收取和使用也不透明。而支持这个制度的右翼人士认为,这些富翁在瑞士并没有收入,他们在其他国家付他们该付的税,吸引他们到瑞士来居住生活,为瑞士增加了额外的税收,何乐而不为?何况,各国都有吸引富翁来生活的不同税收政策,瑞士的做法说不上不公平。一旦取消这种“一揽子”税制,想来瑞士的外国富翁就会三思而后行,最终会被其他欧洲国家吸引走。而且,废除这一税种,反而有悖瑞士联邦和各州“税收自治自主”的原则。

        这次公决的另外两个议题包括是否限制移民数量以控制人口增长和是否禁止国家银行出售黄金并将黄金储备存放在瑞士。“全民公决”是瑞士人引以为豪的“直接民主”的主要体现形式。当然,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一个800万人口的国家和人口数量数倍、数十倍于这个数字的国家,不可能完全实行一样的“直接民主”。即使人口数量和瑞士差不多的国家,如果国民整体教育程度低、识字率不高、没有民主政治传统和经验,若实行瑞士这样事事都要交给每个选民投票表决的“直接民主”制度,其混乱也不堪设想。而且,这个制度本身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成本高、效率低。比如,2015年,瑞士人要投8次票:4次全民公决和4次联邦、市区两级的选举。对这样高频率的“民主体验”,在市政府工作的赛琳娜说,“有点太耽误时间”。 

        (本报日内瓦11月28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