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人与自然

    七里海之美

    于增会 (天津)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8日   16 版)

        从北京往东南方向行驶140公里,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翡翠世界,这便是美丽的七里海。

        七里海地处天津市宁河县境内,湿地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京津唐三角地带难得的一片绿洲,我国唯一古海岸与湿地同在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三大著名古海岸之一。

        七里海之美,美在一个“野”字:野花、野草、野鸟、野水、野鱼、野蟹、野景、野情、野趣……一切都彰显着不施粉黛之美。然而这“野”,又不像大多数湿地那样远离人烟,它就在京津这样的大城市的家门口,历经沧桑也没有被破坏。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城市的繁华喧闹相呼应,和谐交融。

        七里海茫茫苇海,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不同季节变换着不同颜色。早春,芦芽破土而出,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粉里透红,红里含青,给大地铺上一层无处不在的淡淡新绿。新枝舒展,绿叶绽放,瞬间又变得郁郁葱葱,流碧滴翠。那种纤尘不染、如水如苔的绿,是那样富有韵味。随着气温升高,万千枝干拼命疯长。置身其间,举头不见日,俯首不见地,如入迷宫。阵风吹过,绿浪翻滚,连绵起伏,直通天际。那种壮阔之美,奔放之美,让人为之震撼。

        鸟是湿地的精灵,没有鸟的湿地是沉寂的。七里海是鸟类从东南亚迁往西伯利亚的重要驿站,有180多种。除了普通鸟类,白天鹅、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稀有珍禽也经常光顾于此。乘船在芦苇荡里穿行,常见数十只、上百只的野鸭、苍鹭“扑啦啦”从身边振翅而起。苇沟间,三五成群的水鸟钻出钻入,船到了身边,才急匆匆地紧擦水面低飞,船快它也快,船慢它也慢。

        七里海还蕴藏着古朴神奇之美。众多古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骸不仅带领我们走进神秘的古代海洋世界,也让我们目睹了天津东部沿海由陆而海、由海而湖的变迁足迹。七里海牡蛎礁,是世界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牡蛎堆积体,距今2600—7700年,形成长数千米、宽数百米的地下长城,当地称为“千层蛤”。因含有大量古地质、古气候、古生物等自然信息,中外专家称之为“极其宝贵的自然博物馆”。麒麟斗水怪的故事,更让人充满遐想。相传很早以前,七里海有个巨大的水怪,经常兴风作浪,害得百姓不得安宁,后来被麒麟刺死,沉入海底。从此,七里海澄波千顷,一片太平。人们感念麒麟的恩德,便将这片水域称为麒麟海,后来口口相传,才叫成七里海。这固然是个神话故事,然而前些年挖河时确实挖出一具巨大的动物遗骸,身长12米,下颚骨2.5米,这又一次勾起人们对水怪的联想。专家说,这不是什么水怪,而是鳁鲸,一种大型海生动物,距今5000年。这说明那时七里海与渤海是相连的。前些年,七里海还挖掘出不少麋鹿角,距今2400—3000年,说明那时七里海已经形成退海后的沼泽洼淀,正适宜麋鹿生活。距今800年前,由于黄河的再度洗礼,阻断了入海通道,七里海才变成淡水湖。

        这就是七里海。亲历其间,必有更多美的发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