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当尖兵

    ——深圳市全力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

    本报记者 易运文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8日   04 版)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批准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深圳要奋力开创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出一条新路。”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这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深圳市市长许勤,多次在不同场合作了这样的表述。

     

        深圳的创新从未停步,深圳正在步入一个创新的全新发展期。

     

    强化创新体系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在科技、教育、人才等科研基础匮乏的情况下,创造了自主创新的奇迹。2013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深圳在城市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一直高度重视以创新战略规划引领城市的发展,从政策和规划层面大力加强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保持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政策优势。

     

        201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1+10”政策体系,再次明确了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有机衔接,为构建充满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提供政策引领。

     

        2013年,深圳市政府批准实施《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方案旨在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的财政科研资金投入机制,处理好政府支持与市场引导等关系,助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许多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深圳市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企业和市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加以引导和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施以决定和命令,让企业在深圳真正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深圳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力。在深圳,自主创新呈现出“6个90%”的特征: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2家,超百亿元的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36家。华为、中兴、腾讯等创新型龙头企业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深圳十分注意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攻关,让企业的研发能力产生倍加效应,使企业的创新从“模仿追随”向“源头引领”攀升。目前,3D打印、石墨烯、超材料、基因测序等这些处于世界前沿领域的高科技技术,都能找到深圳企业的活跃身影。

     

    着力培育新型科研机构

     

        深圳按照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灵活、更有弹性的创新组织方式,专门制定促进科研机构发展的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了一批市场导向、研发与产业化一体推进的新型科研机构。

     

        这些新型科研机构具有发展速度快,创新成果多、产业化能力强的特点。在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中,华大基因很有代表性,它是一家民营企业,它的研究院又是深圳的事业单位。如今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已跻身国内科研机构十强,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分析机构。

     

        为了让类似基因等代表战略前沿的高科技更好地成长,深圳给华大基因创办的研究院戴上了事业单位的“帽子”,以享受政府拨款和进口科研仪器的税收优惠。

     

        随着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的崛起,深圳源头创新的积聚速度在不断加快,昔日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匮乏的“短板”,已经变成了培育新型科研机构和新生科研力量的动力。截至今年5月,深圳拥有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到993家。(本报记者 易运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