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范曾与南通大学的不解情缘

    本报记者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6日   06 版)

        11月25日,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正式开馆,历经十年建设,见证了范曾对国家、故乡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文化艺术不懈的追求,也见证了南通大学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和自觉担当。

     

    一位艺术家的家乡情结

     

        一进艺术馆,记者就被眼前的一幅画吸引,画上的一个人在向远处眺望,旁边还有一只狗的背影。这是范曾的《家山不远》,寓意梦中家乡紫琅山就在不远处。“这些年我已走过很多国家,在我浪迹天涯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在淮南江北海西头最美妙的土地,这是埋藏着我童年幻境的地方。南通,我唯一的生命归宿。”桑梓难忘,故里永恋,范曾始终牵挂着他的故乡。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从明嘉靖年间的范应龙到当代的范曾,已绵延十三代。其间诗人赓续,名人辈出,有被喻为“东林眉目”的范凤翼,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及第,被推为东南文坛的风雅主持;晚清范伯子以一介布衣名披天下,古文成为桐城文脉继曾国藩、张裕钊之后的嫡传,诗歌成为近代同光体的重要代表。

     

        范曾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诗人,还是一位坚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与创新者。

     

        范曾艺术馆馆长周建忠仍记得第一次和范曾酝酿在南通大学建设范曾艺术馆时惴惴不安的心情。“站在他面前,我的心里十分忐忑。令我意外的是,他不仅爽快地答应了在南通大学建馆,并且一下子就捐出了13幅真迹。”周建忠告诉记者,艺术馆新馆建设期间,范曾每次回乡都要亲自去看一看,很多细节都亲力亲为,除了不断捐赠出自己的私人物品和得意之作,每一个新展厅的所有文字他都亲自审过。

     

        作为南通人的骄傲,范曾也十分支持南通教育的发展。受聘为南通大学终身教授后,范曾用一次次遨游古今的讲学,传递了诗书礼仪和人文情怀,更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2007年以来,范曾先后向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捐赠绘画和书法作品共103幅,其中真迹51幅,高仿52幅;实物11件,范氏诗文40册,个人著作100余种,总价值超过2亿元。

     

    一所大学的文化情愫

     

        范曾说,他感怀南通大学成立范曾艺术馆,并将感受它对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意义。

     

        “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的诞生并非偶然。”周建忠坦言,“一方面源于范曾对家乡的眷顾,另一方面源于南通大学长期致力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

     

        始建于1912年的南通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文化气质。“祈通中西、力求精进”“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等思想精髓激励着南通大学的发展,也激活了学校发掘保护、整理研究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

     

        南通范氏人才辈出,十三代诗人绵延不绝。在南通大学范氏诗文世家研究所,专家们正埋头从事范氏家族十三代传人的诗文、书画等的整理和研究。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范曾曾将21卷本《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及其先祖部分手稿赠送法国密特朗国家图书馆手稿部,馆长诺埃尔·让讷内先生说,这里是不缺少语言的地方,但我无法用言辞表达我的钦敬和喜悦之情。”

     

        如今,《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已被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图书馆收藏。范氏诗文世家研究已成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无形的文化正内化为师生们具体可感的实践,浸润着学校的点点滴滴,构建出别样的大学情怀。”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成长春说。

     

    一座艺术馆的社会情怀

     

        今年10月15日,范曾应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范曾对此深有感触:“现在一些人的浮躁心理都来源于急功近利,而艺术和教育是不可以量化的。要沉住气,提高修养、涵养、学养,从文化和教育的高原走向高峰。希冀范曾艺术馆成为这样一个存正气、弘美德的载体。”

     

        带着学生来范曾艺术馆参观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叶欣欣告诉记者:“《岳阳楼记》《钟馗神威》《云无心以出岫》等书画作品,流露出范曾扎实的艺术功底,更加浸润了我们潜心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家国情怀。”

     

        在艺术馆的三馆,集中展示了范曾70幅书画作品,其中有《沧海行》《广陵散》这些经典作品以及达到两个丈二匹的巨幅画作。南通市市民王新沉醉其中,连连感叹:“这些作品不锁在保险柜,也没有刻意层层加固,书画精品与公众的距离就这样自然地拉近了。艺术馆的展品真是既高雅又接地气。”

     

        让经典藏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最大的社会价值。记者了解到,艺术馆的一期、二期建成伊始就已经对外开放,发挥了以文化人的作用,国内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新馆建成后,国内一大批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纷至沓来,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得到充分释放。艺术馆还将设定公众开放日,定期和不定期对外开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范曾艺术馆为南通的文化形象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南通大学校长程纯说。

     

        (本报江苏南通11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