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中关村发展集团:以创新精神为企业创新护航

    本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6日   04 版)

        作为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特色道路。通过4年多的发展,中关村发展集团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产业项目+特色基地”的新思路,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产业集群迈向创新集群。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整合中关村“一区十园”开发建设企业的基础上,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就是希望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政府股权的代持主体,按照市场机制筛选项目,进行项目尽职调查及谈判,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

        据了解,4年多来,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点”对“群”“群”对“群”、跟投、跟贷等方式投资,推动中关村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并利用自有资金以委贷加认股权的方式,加快入资进度。目前已经完成对物联网产业链和智能交通、云计算产业的集群投资,反应良好。

        中关村发展集团还以股权投资为切入点,初步形成了国有资本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模式。“在中国,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作用是为企业培育创新的土壤,打造创新的环境,我们是政府用市场化手段驱动创新的抓手和纽带。”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说。

        中关村发展集团还积极利用“1+1”模式促成中关村、硅谷两地企业“联姻”,并落户北京。“1+1”模式是发展集团针对海外项目孵化采用的一种模式,即一部分项目交给中关村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孵化,在示范区进行落地;另一部分尚不具备引进条件的项目,协调其在集团海外孵化中心就地孵化,项目成功后,产业化阶段争取在京发展。

        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努力打造服务科技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规模近百亿元的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母基金公司已于2014年7月注册成立;整合和新设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33支;设立发行中关村园区发展基金支持示范区载体建设,为企业创新和技术孵化提供更好的环境。(本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