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11月24日电(记者杨永林、张哲浩)细雨霏霏,薄雾蒙蒙,24日上午,景俊海、薛保勤、蒋惠莉、陈彦、贾平凹、王西京、贠恩凤、莫伸等30余位陕西宣传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领导和文艺家代表,来到陕西籍已故著名作家柳青曾经生活、工作、写作和安息的地方——西安市长安区皇甫村,拜谒他的墓地,缅怀他的精神。
1952年,柳青辞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皇甫村,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1959年《创业史》问世,并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影响极为深远。柳青是一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家,他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历次重大历史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
在对柳青故居、墓地、邻居、雕像广场的寻访、踏勘、缅怀的过程中,大家被柳青长期扎根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出至今闪耀光芒的《创业史》等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所打动和感染。
作家贾平凹说,通过对柳青故地的拜谒和缅怀,作家们进一步明确了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永远是作家的基本功,作家只有人到、身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人民,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画家王西京说,要塑造出好的艺术形象,必须先塑造好作家自己的灵魂。柳青精神是陕西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他精神的感召下,陕西省诸如路遥、陈忠实、高建群等一批文学青年走上了文学之路,并最终成为全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长期以来,王西京一直把柳青精神作为自己艺术创作实践的支撑,并成就了他一生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作家和文化学者肖云儒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力量,作家的文艺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情感,都来自生活。柳青长期扎根生活和人民,所以练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和锐利的目光,并创作出了如此宏阔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一个作家离开了这么多年,但他仍然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活在读者的心中,这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褒奖。”作家高建群说,“柳青是一座高山,他的精神、美德和作品,足以让当代作家们仰止。”
大家表示今后将循着柳青的艺术创作实践和足迹,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真心实意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有温度、有道德的优秀文艺作品。
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景俊海说,人民的创造和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基石和蓝本。柳青精神之所以被人们永远铭记和缅怀,是与他深入沃土,扎根生活和人民,创作出不朽的史诗般的经典作品分不开的。艺术家只有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参与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广泛地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才能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深刻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