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法建交50周年的活动中,我们需要两国杰出艺术家的参与,范曾的参与让我们非常荣幸。”这是法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白良在法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卡尔多与范曾作品展开幕式上的致辞。几个月前,范曾还与前来北京访问的法国外交部部长法比尤斯就中法文化进行了一场对话。作为评委,范曾参加了由本报举办的“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的评选活动。在中法庆祝建交50周年活动临近尾声之际,一位取了中国名字的法国人高大伟(David Gosset)特撰此文。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范曾就往返生活在巴黎和北京两地。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他所绘制的戴高乐画像,悬挂在塞纳河畔法国外交部部长洛朗·法比尤斯的办公室。他是中法友谊的象征和令人尊敬的中法文化交流使者。
范曾生于1938年,相继十三代诗文世家的后裔。他在中国文人挥洒艺术才能的诗歌、绘画与书法等传统领域的成就得到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赞赏。范曾关注继承与和谐,他的艺术是展示中华文明经典主题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范曾的诗文作品广为人知。今年,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专以演绎范曾诗篇为主题进行巡回演出,歌曲由中国最负盛名的作曲家共同谱曲,以管弦乐为伴奏。范曾的绘画作品,著名的人物画钟馗、老子系列以及长者授学后代的作品等均为中国、亚洲以及亚洲之外的艺术鉴赏家所收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韩国时,赠送给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正是一副范曾的历史人物赵云的肖像画。
在范曾的笔墨世界中,线条的纯粹显而易见,极为复杂的艺术氛围、情绪或情感以最简练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他的风格却表现出一种难得的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或说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精湛技艺和才智,这是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备受推崇的细腻品质。范曾挥洒自如有如神来之笔的几幅杰作与拉斐尔画作中展现的神圣美感遥相呼应。范曾的泼墨,神思初动,画笔即灵动自如,用大师自己的话说,一眨眼,动如脱兔,如飞鹰扑食。
但这种转瞬间的灵动自如无疑是以最为娴熟的技艺为前提的,这是中国传统在范曾身心之中的结晶,它迸发于直线与曲线之中,流淌于画面之上,潜心的实践和严格的训练终于将他推向了自由自在即兴创作的高峰。
在范曾的代表作中,他的经历、博学、幽默以及卓尔不群的伟岸身影都不见了踪迹,“文房四宝”也消失了,而游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唯有蕴含生命活力的“气”。范曾只希望捕捉到事物内在转化的节奏,传达着天地大美,化外之音。
让我们再思考一下范曾的“庄周梦蝶”,这部受道家哲学家庄子著名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力作:“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在“庄周梦蝶”中,思想家庄周与他的梦境都不是画面的主宰,并没有现实与想象之间二分对立的迹象,有的只是两者之间永恒关系的动态呈现。时尚、各种纷繁的名目,或者时下流行的美学论述都没有改变范曾的沉静与执着,他以七十六岁高龄,依然挥毫不已,重新阐释中华经典主题,通过再度与王羲之和八大山人联系起来,他的生活比以往更加充满了中国艺术的生命力。
历史的变迁从未真正中断中国艺术的生命。在当今的虚拟网络时代,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继续激发着人们的创作灵感,21世纪中国的复兴更是赋予水墨的轨迹一个崭新的意义。从传统出发的创新是否比现代派或后现代派所探求的前卫艺术具有更多的美?这可以在范曾大师饱满简练的艺术形式所唤起的、存在每个人内心的普世美感中找到答案。老叟童心的范曾并没有把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永恒与变化对立起来,他呈现的是它们之间永恒的和谐。范曾对无形之物的形象表达,展现了调和事物二元对立的智慧。
(作者系中欧论坛创办人 高大伟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