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一根银针 万千爱心

    ——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副教授李伟红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肖鑫 王泽锋 陶斌义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3日   01 版)

        “在当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我们恳请您表扬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军医,她叫李伟红。”不久前,解放军总后勤部接到了这样一封信,落款处密密麻麻签着60多个患者的名字。

     

        李伟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副教授,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她的电脑屏保跳动着这样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句名言出自孙思邈,也是李伟红的人生格言。

     

    一颗爱心,温暖万千患者

     

        一些老病号总结出李伟红的两大特点:一是显在脸上——永远面带笑容,从来不急躁;二是挂在嘴边——总是说“马上来”,从不讲“等一下”。

     

        行医20年来,李伟红平均每天诊治200多人次。这么多病人,诊治时间哪里来?李伟红的秘诀是:“拨快”自己的生物钟。她每天风雨无阻,提前1个小时上班,早上7点准时来到针灸室,温润针具,活动手指,保证患者一到就能运针。她说:“患者拖不起,‘预热’靠自己。”

     

        针灸需要一定疗程,遇上难请长假的上班族,李伟红与时间“赛跑”:早上6点就提供治疗,到8点结束,不耽误他们9点上班——“抢出两个小时,就能多看20个病人!”她心里算着这笔“明白账”。

     

        针灸是慢功夫,上午扎上针,中午或者下午才能完成一次治疗,其间要重复进行刺穴、拔针、电振、艾灸、刮痧等多项操作。为保证各时段的有序衔接,李伟红常常在针灸室里捧着盒饭,抽空匆匆扒几口。“病人舒心治疗,我才能安心吃饭。”李伟红打趣道,“这种吃法有助于消化。”

     

        “冬病夏治”是针灸的特色疗法,中医认为夏天肌体阳气充沛,适宜针灸防治呼吸、关节等冬季多发病。然而,“冬病夏治”讲究避风保暖,“头发像洗过、衣服拧出水”成为李伟红夏天工作的写照,而她的日均门诊量高达400人次。

     

    一根银针,治愈无数疾病

     

        “妈妈,我不要在眼睛上扎针,我害怕。”被母亲拖进针灸室,近视600多度的8岁男孩儿阳阳哭闹着。

     

        这样的孩子,李伟红几乎每天都会碰到,她自有一套经验。

     

        “你长大后想当解放军吗?”李伟红轻抚着阳阳的额头问。

     

        “想!我还要当飞行员呢!”小家伙一下子来了兴趣。

     

        “那阿姨要先给你治好近视眼呀!”李伟红耐心解释,“阿姨扎针不会疼,是用针给你点穴。”

     

        阳阳平静下来了,李伟红摸清病情后,左右手各捻出数十根银针,在孩子微闭的眼睛四周轻点几下穴,手法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20分钟后,你用磁珠按摩他的耳后大穴,我再来做艾灸熏眼睛。”李伟红轻声叮嘱护士。

     

        “原来一点儿都不疼,还挺舒服哩!”阳阳欢快的话语,令身旁妈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3个疗程下来,阳阳的近视降到了300度。之前带他试遍多种治疗却无效的父母,如今满怀信心,最令他们叹服的就是李伟红在眼上扎针的“神技”。

     

        日积月累,对于运针的力度、下针的角度、进针的深浅,李伟红摸索出一套独特经验。患者都说她手法又快又准,针针镇穴,宛如武侠小说中的侠女,都亲切地称她为“小李飞针”。

     

        20年来,李伟红用一根银针治愈无数疑难杂症,上至93岁的中风老人,下至两岁的哮喘幼儿,都针到病除。近几年,她又苦心钻研“新病旧治”,致力于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失眠等一系列现代多发疾病。

     

        灸不离针,关注到针灸界针技花样繁多,而灸法百年来一成不变,李伟红围绕灸法潜心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改善现代人亚健康状况的保健疗法:夏季开展“隔姜灸”防治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冬令开展“隔药灸”治疗失眠、神经系统疾病,全年开展“隔盐灸”防治前列腺增生等,效果显著。

     

    一门国学,传承五湖四海

     

        2014年10月,上海,国际卫生军官中医针灸班,来自13个国家的24名军医汇聚于此。这些不同肤色的针灸发烧友,有不少是本国从业数年的针灸师。

     

        这期原本邀请李伟红去授课的“国际班”,因为她执意不肯耽误当日病人就诊,而改为到她的针灸室观摩见习。李伟红当场演示了穴位埋线、火罐祛寒、刺络放血、耳压镇痛等多项实用疗法,传授毫针、电针、耳针、三棱针等不同针法,令各国军医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断要求她放慢速度、重复讲解。

     

        “火针疗法要求室内光线尽量昏暗,我们要对男女老少的不同穴位都相当熟悉。”李伟红一边演示,一边用流利的英语讲解。来自俄罗斯诺维斯基中央军事医院的邦达鲁克教授热爱针灸多年,已经开诊收徒的他本想与李伟红切磋一下,可发现李伟红在黑暗里随手百发百中刺中穴位,顿时惊叹不已,现场拉住她要用中国仪式“拜师”。

     

        像这样的“洋弟子”,李伟红不知收过多少个。2004年,她开始独立为各国外训学员授课,同时主讲本科生、卫生士官、任职教育等多个班次。一批又一批中外学员,都忘不了那个不用图谱就能在黑板上手绘出人体经络的李教员。

     

        李伟红的弟子遍布海内外,有的三番五次邀请她出国讲学授课,可她着实放不下每天求诊的患者;有的高薪聘请她到瑞士、法国等风景秀丽的私人医院工作,都被她一口回绝。在她心里,针灸文化要植根祖国沃土,百姓和官兵离不开人民军医。

     

        跟随“中医中药军营行”,她每年登海岛、赴边疆,上哨所、下舰队,主动为官兵义诊。走一路传授一路,她积极培训基层部队实用的“腕踝针”疗法,先后带出500多名“兵医生”。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肖鑫 王泽锋 陶斌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