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记者传真

    “感知中国”在澳新广受好评

    作者:本报记者 李志强 李佳彬 付志刚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08版)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共同举办的“感知中国”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于11月9日至19日分别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举办。此次“感知中国”进一步增进了澳、新两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在两国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11月9日,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奥特剧院举行了“感知中国新西兰行”开幕式,正式开启一系列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中国杂技团的综艺晚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美丽中国·中外艺术家绘画展”、中国图书联展以及反映中新两国传统友谊的电视片《百年情愿》展播等内容。本次活动覆盖了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等新西兰主要城市,一直延续至11月15日结束。

        国新办副主任崔玉英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新两国关系没有因遥远的空间距离而受到影响,两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而双边文化交流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西兰议会华人议员杨健和工党议员戈夫分别表示,中国文化系列活动来到新西兰是更有效的文化交流,对推动两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给新西兰提供了机遇,期待两国间从经贸到文化的各个层面交流更加密切。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新办主办的中国图书展也于11月9日在奥克兰开幕。书展所选图书均为今年出版的新书,以介绍当代中国为主题,内容包括传统文化、中医、武术、汉语教学、时政精品系列等,展品绝大多数是英文版或中英文对照版本图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也于同日举办,多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艺术家向当地民众展示了木版水印、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和技艺。除现场展示外,展览还通过图片等方式向新西兰民众呈现了龙泉青瓷、维吾尔木卡姆、雕版印刷及昆曲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天,国新办“影像中国”数据库还与新西兰一家中文电视台签约,今后将通过媒介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17个展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科技以及风土人情的电视节目从本月起将陆续在奥克兰地区公共信号33频道播出。首批与新西兰观众见面的作品包括《海上新丝路》《青藏铁路》《中国的智能大厦》和《绿色中国》。国新办副主任崔玉英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这些活动能够为加深中新两国人民理解、加强两国文化沟通和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11月15日,“感知中国”活动延伸到澳大利亚。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墨尔本、悉尼等城市的多家书店举办中国图书联展,集中展销介绍中国、中国梦、中国道路的中英文图书。在开幕式上,国新办向墨尔本市政府赠送了2000册中英文版的中国图书。这些图书接下来会被分发到该市各大公立图书馆,供市民阅读。17日,在堪培拉举行了国新办与悉尼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国馆”揭牌仪式。18日,在悉尼科技大学签署双方合作建设“中国馆”协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中国馆”赠送纸质图书、电子出版物及高清大屏、图文阅读设备等。这也是本次“感知中国”系列活动的高潮和最大成果。

        作为中国政府部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知名品牌,“感知中国”主题活动多年来为国外公众在本国直接感受中国、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新办副主任崔英玉团长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说,“感知中国”系列活动是从1999年开始的,最初以中国年、文化年为主题。十八大后,提升综合国家形象的任务更加迫切,首先拓展活动内容,以文艺演出和能够展示中国的展览为主。其次,中国更加注重文艺外宣和学术外宣,目标是把“感知中国”打造成宣传推广中国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把当代中国形象向世界介绍。此次活动是习近平主席访问澳大利亚、访问新西兰的内容和成果之一。

        (本报惠灵顿、堪培拉11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李志强 李佳彬 付志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