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他,曾是中国一代人的记忆

    高仓健离世带来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鲁博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05版)
    高仓健 CFP

        “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堂塔也跳下去了,现在轮到你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你倒是跳呀!”1978年,由佐藤纯弥执导的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上映,一度万人空巷,成为那个年代的标志性文化事件,也使这句台词成为镌刻在一代人心中的烙印。说出这句台词的男主人公、检察官杜丘脸上始终挂着冷峻的表情,却有着炙热丰富的内心世界,凭一己之力反抗迫害,这种前所未见的形象深受当时中国观众的喜爱,进而使他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生活发生变化。11月10日凌晨,这位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日本艺术家离我们而去,享年83岁,使人们陷入了沉思和回忆中,思考他带给我们的那个时代,以及对中国电影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他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追捕》上映后,杜丘的鸭舌帽在中国大街上随处可见,同款风衣在一个服装厂生产十万件,半个月就卖完了。还有上海女大学生写信寄到高仓健的家乡,说如果你是一位猎手,我愿意让你穿透我的心灵。然而,高仓健对中国的影响不只是当时的流行文化。

     

        “他是我最敬佩的演员,而且从很早开始,他一直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是一个神。”导演张艺谋对这位挚友如是评价。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十余年光阴,尤其是2005年合作拍摄电影《千里走单骑》更是众所周知。但实际上,高仓健对张艺谋的影响还要长久得多。1978年观看《追捕》时,张艺谋还是陕西一家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杜丘这个银幕形象唤起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电影梦。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张艺谋同年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姜文对高仓健的评价很简单:“我和我妈这代都看他的电影、喜欢他的电影。”但能让两代中国人同时着迷,并不简单。更难得的是,现在的姜文在银幕上也以硬汉著称,被誉为“中国的高仓健”,多少也是受高仓健的影响所致。

     

        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薛晋文说:“高仓健的出现不仅让一批青年电影爱好者立志从事电影创作,也让中国电影人深刻认识到,电影不只是宣传工具,还可以反映个体生命的情感困惑。此后,很多电影创作者开始寻找和坚守个体生命的精神家园,将电影的使命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让电影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他的意义不仅在演电影

     

        不屈于命运的不仅是高仓健饰演的角色,现实中的他也为电影事业拼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直到80岁高龄时,他还在参与自己的第205部电影《致亲爱的你》的拍摄。去世前夕,他所操心的仍是他的“下一部作品”。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高仓健的个人魅力不仅在于他的银幕形象,他本人在公共视野中也一直保持良好健康的形象。现在演员的问题是,在银幕上呈现一种状态,在生活中却是另外一种状态。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演员一旦在做人上出问题,他塑造的形象也容易跑偏。从这个背景下,我们缅怀艺术家高仓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杨洪涛看来,高仓健在中国的巨大影响还应对电影人产生一种启示——我们的电影文化、角色塑造如何打动世界人民的心。“在跨过历史的阵痛和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中国的电影文化和角色塑造已和三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能够为世界所熟悉的中国电影人仍然为数不多。高仓健打动了我们,那么我们的电影人如何走出去,塑造出让其他国家观众记得住、留得下的人物形象,是现在仍应深度思考的问题。”

     

    好的艺术形象是超越国界的

     

        “高仓健当年的走红,不仅有演员的个人魅力,更是一种时代的选择。”薛晋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处于“文革”苦难结束和改革开放启幕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国人需要依托坚强力量去愈合伤痛。在这样一种复杂时代情绪的叠加期,高仓健被广泛接纳,与其说是一种偶像的力量,不如说是时代的选择。他坚毅淡定的银幕形象给受伤者带来了坚强前行的希望和寄托,成为时代氛围、社会情绪和未来希望的一种综合结晶体。他的存在再次证明,好的艺术形象是超越国界的,艺术形象对于民族关系的交流和融洽,对于家国形象的重构和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软实力作用。

     

        杨洪涛也指出,当年中日关系破冰,以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为代表的日本电影作品进入中国,让老百姓看到了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日本现实社会,这在政治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后,高仓健始终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事业,除了出演一批引入中国的电影作品,他还与很多中国电影人保持持久深厚的友谊,使他所代表的日本人民的正面形象慢慢深入中国观众心中,为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因此,在现在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我们对高仓健的缅怀不能止步于对他艺术层面的怀念,更应有对两国人民如何真正走向心灵交流问题的思考。

     

        (本报记者 李蕾 鲁博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