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新沂任职6年多,我跑遍了全市253个村子。去年7月,我到棋盘镇祁元村调研时发现,全村6200亩土地,有一半是山地,3000多亩山地每年只是零零散散种点绿豆、山芋之类的耐旱作物,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每到6月份就要开始为下半年的粮食担心。”村民张秀楼一脸愁容地告诉我。
像祁元村这样的贫困村新沂有51个。这些村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集体收入大多不足5万元,最少的不足3000元,村子的发展状况和村民贫困的生活实在令我揪心。
经过多次深入农村驻地调研,我清晰地认识到:破解苏北贫困村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而农民收入要增长,首先要做强集体经济。
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改变了原有帮扶机制,鼓励各村用市场杠杆,整合配置包括扶贫、开发、自筹及捐赠等在内的各类资金资源,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合作经济、开发乡村旅游、开展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2013年,我们新沂确定了20个贫困村,作为集体经济建设试点村,率先进行探索、突破。
祁元村就是这20个试点村之一。今年,当我再次来到村里时,村民张秀楼脸上的愁容变成了笑容,她激动地拉着我算了一笔账:“我家有6亩坡地,以往只种山芋,一年收入不过600元。2013年8月起,村里开始壮大集体经济,将3000亩山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群众拿500元,村里留100元。” 张绣楼告诉我,现在,家里的6亩坡地按每亩租金500元价格出租,净收入3000元。她还在流转的土地内做工,每天可收入100元,一年又有3万元进账。“收入提高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张绣楼说。
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3月,新沂市农工办、国土局、财政局等10多个部门合力帮助各村制定23条具体的帮扶、支持、奖励措施,“集体增资产”计划在全市253个村全面铺开。如今,时集镇明甫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库存保鲜、销售等为一体的设施农业运营体系,带动周边蒋刘、凤云等村形成约5000亩的设施农业产业板块;棋盘镇祁元村采用集体入股方式建设标准厂房,为玻璃工业园提供配套服务,带动近100名村民就业增收。据统计,今年253个村(居)共落实集体致富项目611个,涉及标准化厂房、盘活存量资产、发展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出发点是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民富裕了,贫困村消失了,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记者短评
一把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几年前,记者在新沂市草桥镇坝头村采访时得知,该村的集体收入一直为零。今年,记者再次来到坝头村,一排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中。村支书告诉记者,上半年,他们筹资1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租给一家制鞋企业;如今在建标准化厂房共有4000平方米,建成后村集体每年可收入40万元。
新沂市领导干部深入实地调研,找到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把强村富民的金钥匙。这种找准症结破解贫困村难题的做法,是基层贯彻“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村里将更多的钱投向道路、绿化等工程,村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坚信:随着“集体增资产”计划的不断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沂“乡村梦”将很快成为现实。
(江苏省新沂市委书记 赵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