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技术上依附于别人的大国,就如同一个跛脚的巨人,是无法阔步前行的。当中国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时候,历史又一次给予我们机会——超越自己,成为身强体健的真正巨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出路只有一条,这便是自主创新。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实现卓越发展、国家强盛。
回望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自主创新与国家命运的联系。65年前,那一声激昂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极大地振奋了中华儿女的心。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面临的是科技落后、民生凋敝、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局面,更有国际上各种反动势力的虎视眈眈,意欲将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然而,面对内忧外患,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恢复了经济,令世界刮目相看。“两弹一星”的自主创新成就,更是为还没有强壮的新中国身躯强筋健骨,支撑起新中国这个巨人的脊梁。从此,新中国不仅稳稳屹立,而且以此为开端,日益拥有国际话语权。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这是对我国科技长远发展需求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新时期推进自主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
回溯世界300年,风云际会,这个星球上的国家,不断演绎着落后变先进,先进被替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就是新技术革命的主导。谁抓住了新技术革命的契机,敢于创新,善于谋划,谁就能领风骚于时代。近代以来,我们这个曾经孕育了众多发明创造的富庶大国,不断陷入全面失败之中。而科技的落后,更令无数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直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有了神舟飞船、嫦娥奔月、蛟龙潜海、新舟歼十、高铁巨轮等等,中国人民才从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中,重拾起科技自信;世界也从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捷报中,领略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创新活力的大国风貌。
应该看到,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是坚持自主创新,还是技术依附,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我们只需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就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获得份额。于是,在一些领域,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状态。历史和现实在不断警示我们,技术依附没有出路。一个国家一旦在技术来源上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就会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严重受制于人,这不仅会损害该国的创新主导权和自主发展能力,而且可能加深其经济附庸、军事附庸、政治附庸的程度,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至国家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对于历史上屡次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中国,落后挨打早有切肤之痛。今天,自主创新之于我们,不仅是个提升能力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增强胆识和气魄的问题。敢于创新才能赢得主动,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敢于冲破大国技术封锁,敢于决策,敢于自主创新的典范。今天,我们能够实现太空、潜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高速铁路、航空飞机制造的大规模产业化,也都是敢于自主创新的结果。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为我国科技创新迎头赶超、后来居上提供了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强化创新战略部署,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如果守旧封闭,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引领能力,就可能在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上迷失方向;已经与发达国家缩小的科技差距,就有可能再次拉大;如果不下定决心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还可能沦为发达国家的技术附庸。因此,强化系统部署和战略应对,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唯此,我们才能实现卓越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