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学人随笔

    善用物者无弃物

    ——谈学术资料的积累与利用

    方广锠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7日   11 版)

        扎扎实实收集资料,老老实实做学问,这是我国学术界始终秉持的优良传统。

        从我攻读研究生起,导师黄心川先生就用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一名联告诫我们这些初涉学术的年轻人,强调搞学术研究必须依靠学术资料;季羡林先生当时要求我们,研究某个问题必须把有关资料一网打尽;任继愈先生则一贯主张“有几份资料说几分话,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任先生后半生花费大量精力主持《中华大藏经》等几个古籍整理的大工程,用他的话来讲,这是为后人铺设学术发展的“高速公路”,以迎接中华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现在我指导学生,总要把先生们的上述教导转述给他们。我对他们说:学术研究,谁掌握资料谁说话;谁掌握的资料越多,谁的发言权就越大。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中华学术发展长链上的一环,历史对每个研究者的评价是看他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学术积累。

        当今,我们更需要强调做老实学问,以继承老一代学者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接续中华学术命脉的重任。

        对研究者来说,所收集到的学术资料都是可以把握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资料自存着诸多面向,并由此显示其内在价值。但能否全面认识资料本身的诸多面向,从而穿透、把握其内在价值却因人而异。研究者面对学术资料,需要将主体的观察角度无缝地对接客体的诸多面向,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这些资料,由表及里地把握它的本质,充分挖掘它内涵的学术价值。“善用物者无弃物”,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否做得到、做得好则看各自的学养。学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方法。知识靠积累,方法靠训练。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需要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培育自己的学养。

        在深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传统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资料整理与学术研究的需要。比如,传统书册式目录的平面树状结构,既无法呈现学科本身纷繁复杂的网状知识,也难以追踪学术界日新月异的学术发展。为了让已经被深度整理的资料充分体现其内蕴的学术价值,真正为研究者所用,必须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构建上述平台提供了可能。这一平台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功能:资料的采集、相关知识之网的展示、资料的使用。三方面功能的互动,可以使资料内含的价值得到充分开发、体现与利用,从而在学术研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我们正在从事的敦煌遗书整理与研究为例,目前敦煌遗书数据库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按照设想,该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以后,将从文物、文献、文字三个层面,全面采集藏经洞全部敦煌遗书的各种知识点;从各个不同角度展示所采集的资料,显示其内在的网状结构,从而成为研究者设计课题、从事敦煌研究、评价课题的网上高端平台。

        敦煌遗书整理的实践提示我们,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中华古籍整理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古籍数字化工程,对中华古籍做一番彻底的正本清源的整理,为中华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供基础资料与思想资源。

        (作者方广锠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