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新闻人物

    郑杭生:“仁者无忧、勇者不惧”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本报通讯员 苏璇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6日   04 版)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这句话被写在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郑杭生的讣告上。他的学生说:“这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今天,是郑杭生教授遗体告别的日子,在先生最为珍视的人民大学课堂,一场追思会也伴着泪水召开了。除了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山之石,郑杭生的贡献还有很多,在他的学生心中,他是个亲切的先生,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一个自信达观的教育工作者。在回忆和先生走过的日子,一些学生在泪光中带着微笑。“在今年9月21日,刚刚确诊胆管肿瘤并住院的郑杭生还曾登顶华山,欣然题诗。”

        “他常常说,不要因为心情或者某些想法产生对身体的心理干扰。这种对身体的自信和对生命的达观使他生命的质量超过常人,让他可以把他的整个的心托付给他的事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锦清教授回忆说。

        今年八月初,已经八年不参加体检活动的郑老在学校的再三要求下接受体检,确诊为胆管肿瘤。“9月12日他坚持要出院,带着药和学生又到浙江的临安、陕西做调研去了。此后一直到11月5日还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调研。”郑杭生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介绍了郑老最后的生命历程。“郑老师对自己的身体和绝症有着非常达观的心态,他跟一般人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有非常坚强的意志,也没有因为这种疾病改变他的生活、工作的节奏和方式。”

        社会学者侯宁用这样一副对联表达对郑杭生的感情:“国之翘楚,立运行学派,光大群学,文章垂典范;一代宗师,倡理论自觉,感召桃李,上庠育菁英。”

        “作为我们后学,我始终觉得郑老师身上总是体现着一种使命感,那是对这个国家的社会学科发展的使命感,所以他一直到生命的最后还在这样工作着。”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如是说道。

        “对郑先生的怀念,感想最深的就是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对此他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另外,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深刻的理解,他从实际出发,以新的理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我非常敬佩。”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宋林飞教授这样评价郑老。

        郑杭生在社会学界长期担任各种学术领导职务。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社会学家李培林教授说:“郑老对社会学,无论在理论学术上还是队伍建设过程中都有巨大的贡献,我们非常敬仰这位先生。”

        除了泽被人大学子,郑杭生还通过成立基金会帮助后学。“基金会的经费是郑老师通过其影响力募捐到的,无偿资助学生做研究。”郑杭生的一位学生说。

        郑杭生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的一生“嫁”给人民大学,贡献给三尺讲台。但是,相信每一个打开《社会学概论》的学子都能体会到先生的用心。“我想,这是每一个学者的一生应追求的目标。”侯宁说。(本报记者 姚晓丹 本报通讯员 苏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